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795219742W/2013-08794
分  类: 发展和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长吉图开发开放)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3年04月26日
标      题: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政办发〔2013〕9号
发布日期: 2013年04月26日
索  引 号: 11220200795219742W/2013-08794 分  类: 发展和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长吉图开发开放)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3年04月26日
标      题: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政办发〔2013〕9号 发布日期: 2013年04月26日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426

               

 

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率先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保证“三年看吉林”部署的良好开局,完成全年服务业跃升发展任务,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领先发展的地位,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大项目建设为主线,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强化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全面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计划安排1180亿元,增长20.4%,力争达到1205亿元,增长23.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8%,2012年增长0.5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引领服务业各行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重点领域新跃升,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新发展,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商务服务等领域新突破。

(一)优化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高端购物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高端业态的引进步伐,大力发展社区、农村商业网点和连锁店,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吸收兼并、改造升级,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端新兴业态,支持规模企业提升品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商贸大个体企业化发展。大力引进知名商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店,做大品牌会展和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农超对接和厂商对接,用足用好各项消费政策,努力繁荣本外地市场,推动消费规模和水平升级。

(二)提升现代物流业。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壮大物流企业规模实力,发展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物流管理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规划服务及物流人才服务,规划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第四方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业发展支撑平台,加快推进物流业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壮大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突出抓好松花湖、松花江、朱雀山等重点景区和温泉资源开发,围绕生态游、冰雪游、民俗游、乡村游,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加快高星级酒店、室内外游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建设,加大特色餐饮培育力度,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购物商品,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对外合作与宣传促销,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扩大旅游市场规模。

(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不断壮大现有文化企业规模实力,推动个体文化经营者企业化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发展创意文化,打造吉林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场馆建设,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高端影视剧院、文化娱乐项目、室内外主题公园的引进和建设步伐。高规格开展一系列文化演绎活动,不断提高我市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外埠股份制银行,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中小微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金融总量。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度,扩大金融招商,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资本,扩大我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推进融资市场化进程。创新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总部对我市信贷规模给予倾斜,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六)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合理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精品开发、规模开发、连片开发,加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开发力度。增加居民住房有效供给,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积极搭建销售平台,组织好各类房展会,拓展房屋交易模式,培育新兴房地产市场,努力扩大房屋销售规模。

(七)拓展信息服务业。全力实施“数字城市”攻坚战。积极推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加大对我市投入力度,扩大各类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和传统网络优化升级。围绕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推进区域性“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信息和软件外包服务

(八)做大其他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知识咨询、技术研发、养老家政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服务业各领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1.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地区总部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培育壮大商务中介运营主体,加大对商务中介服务领域的招商引进力度,组建一批现代商务中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2.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化工学院等重点院校,发展工业设计、知识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不断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3.培育养老及家政服务业。做大家政服务主体,鼓励并支持企业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加快各类社会化养老机构、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扩大养老覆盖范围;组织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依托家政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强养老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

4.发展邮政快递业。加强社区、农村邮政网点建设,实现邮政网点在全地区全覆盖;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创新快递业服务方式,开展各类增值快递服务;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各类快递企业,引入快递企业总部;加强快递市场监管,规范邮政快递业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标准。

5.提升公共服务业。积极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部门非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不断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化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公共服务业发展规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以城镇化建设为统领,加大片区、街路整体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力度,引进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形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专业街。

(二)推动服务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企业主辅剥离。鼓励引导各类企业非主营业务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外包服务行业,推动服务外包活动和外包服务行业同步发展,释放服务业发展空间,开辟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按照调查摸底、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方式有序推进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

(三)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招商任务比重,招商任务要具体落实到县(市)区、基层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特色领域和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商务服务、会展经济等薄弱环节,引进一批新兴业态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高端项目,组建一批现代企业。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业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在准入、用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增强发展活力。用政府资金引导域内外社会资本向服务业领域转移,有效运用好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加快高端业态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建设,引导现代企业进驻我市,引导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聚发展。

(五)夯实基础工作,完善服务业发展推动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整合部门行业监管和推动发展职能,落实各行业发展责任,发展一批行业协会,建立起由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服务业发展推动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调度、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考核推动等一系列促发展的推进制度。改善行业统计,加强统计培训和指导,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深入排查统计漏点,研究提出改善统计核查制度的对策建议,在为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同时,保证完整反映发展成果。

 

附件:1.2013年服务业发展工作部门责任分工表

      2.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行业分解表

      3.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县(区)分解表

 

  


附件1

2013年服务业发展工作部门责任分工表

重点
工作

主要任务及目标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一、商贸流通业

1.加快商业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年内竣工运营一批高端业态,发展一批社区、农村商业网点及连锁店。突出抓好欧亚城市综合体、五洲国际城市综合体、江西亚琦综合性市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2.着力提升商贸企业规模实力。2013年计划新增商贸限上企业270户,总数达到1300户;规模骨干商贸企业达到40户,其中10亿元以上5户,5亿元以上的10户,亿元以上的25户,全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比重要达到35%以上。

3.努力扩大消费规模和水平。大力引进知名商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店,全年知名商品品牌要达到5000种以上;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展销会、促销会,深入开展农超对接和厂商对接,提高产品本外地销售能力;落实好国家信用消费促进政策,扩大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全力推进消费规模和水平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目标1123亿元,同比增长20%;奋斗目标1150亿元,同比增长23%

市商务局

市农委
市供销社

二、现代物流业

1.培育壮大物流主体。壮大九天储运、吉化物流、联想增益供应链、统泰物流、翔和物流等一批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实力;抓好国际汽车物流、医药物流、浙江澳林综合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和农村物流发展,健全城乡物流网络。

2.强化物流服务平台支撑。大力发展物流管理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规划服务及物流人才服务,支持各类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划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第四方物流企业,为构建“大物流”创造软件环境;发挥好市物流协会作用,加强物流行业指导和监督,规范物流市场,强化物流企业间合作与信息共享。

市发改委

市交通局
市商务局

三、旅游业

1.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抓好朱雀山森林公园旅游综合开发、吉林万科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四季祥康温泉度假村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点景区综合服务功能。

2.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抓好万锦酒店、两江会馆、希尔顿、悦榕庄等高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滨江新天地休闲景观等室内外游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建设,引进一批优秀娱乐项目;加大“老字号”餐饮、地方吉菜特色餐饮和民族特色餐饮企业的培育力度,提高旅游餐饮服务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旅游购物中心和12家长白山系列生态旅游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培育2家旅游商品品牌企业。

3.加强旅游对外合作与宣传促销,努力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计划安排26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计划安排340亿元,同比增长25%。深入与长春市、延边州、长白山管委会的合作,共建“三城一区”旅游经济圈,组织引导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创新编制宣传资料,做好央视、门户网站、户外广告、《南航画报》及各地知名媒体整体形象宣传;组织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创新策划和精心组织举办好雾凇冰雪节、开江鱼美食节、松花湖休闲度假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

市旅游局

市商务局
市文化局

四、文化产业

1.培育壮大文化企业。进一步壮大吉林市歌舞团、松花江大剧院、龙潭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规模实力,新发展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2-3户;依托“吉歌”、“乌拉”、“二人转”,以及根雕、剪纸、布贴画等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3-5户文化演绎及艺术品经营大型文化企业,培育吉林特色文化品牌;发展广告、动漫、印刷包装等创意文化,支持各类创意文化项目建设。

2.加快文化场馆建设。抓好乌喇演艺广场、满族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剧院、《牛家大院》文化传媒基地等项目建设;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加快高端影视剧院、文化娱乐项目、室内外主题公园的引进和建设步伐。

3.发展文化演绎。依托龙潭山、北山、文庙、陨石馆、博物馆等特色景区景点,高规格开展一系列文化演绎活动,不断提高我市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局
市旅游局
市广电局
市新闻出版局

五、金融保险业

1.进一步扩大金融总量。推进中信等股份制银行尽快落户我市;年内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3-5户,新设立担保公司1户;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中小微金融机构。

2.积极推进融资市场化进程。推进1户企业向中国证监会上报首发上市申请材料、1户企业通过吉林证监局辅导备案验收,紧密跟踪昊宇电气、英联生物、科龙建筑节能等拟上市企业的上市进度;扩大金融招商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资本,发展壮大融资平台,扩大我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3.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总部对我市信贷规模给予倾斜;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中小企业”和“三农”抵(质)押物范围;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市金融办

人民银行吉林支行

六、房地产业

1.合理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精品开发、规模开发,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年房地产计划开发面积850万平方米,年度竣工500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4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5万平方米。

2.加大房地产促销力度,积极搭建销售平台,组织好各类、各季房展会,培育房屋租赁市场,激活二手房交易市场,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鼓励棚户区改造回迁房上市交易,努力扩大房屋销售规模。

市建委

市房产局

七、信息服务业

1.加快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推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加快“光进铜退”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覆盖密度,完善与3G网络的应用融合,三大运营商2013年度完成投资22000万元。

2.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推进50户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40户企业实施“数字企业”工程,抓好化工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平台、防汛应急系统、数字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项目建设。

3.大力发展信息和软件外包服务。抓好中油数据中心、意邦江南数据中心、吉林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大仝软件外包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信息和软件外包服务集聚区快速形成规模,加快推进区域性“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信息服务外包,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民营资本进入信息通信服务市场,不断开拓信息服务市场。

市工信局

市发改委
市商务局

八、商务服务业

加大商业地产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地区总部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抓好中海商务大厦、博达英郡商务中心、中兴总部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商务中介运营主体,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广告宣传、财务管理、法律服务、金融理财等中介组织的招商引进力度,鼓励各类中介组织开展连锁经营,发展中介集团,不断壮大中介组织的规模实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实力、重信誉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积极引入第三方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安全认证、信用评价、数据存证、物流配送、运营外包、技术支持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
市建委

市房产局
市司法局

九、技术服务业

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依托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化工学院等重点院校,发展工业设计、知识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不断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市科技局

 

十、养老及家政服务业

积极培育关系民生的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医疗、休闲娱乐、养生健身等服务业。做大家政服务主体,扶持易商公司、妇联牵手家政公司等企业不断壮大,鼓励并支持企业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开展社区配送、修理、照料、陪护、保洁及人员培训等服务;推动各类养老院、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扩大养老覆盖范围,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依托家政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日托照料、精神慰藉等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强养老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

市民政局

市商务局

市房产局
市妇联

十一、邮政快递业

加强社区、农村邮政网点建设,实现邮政网点在全地区全覆盖;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创新快递业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到付、代收货款、限时速递等各类快递增值业务,不断扩大快递业市场份额,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以上;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各类快递企业,引入快速企业总部;加强快递市场监管,落实好《快递服务标准》,规范邮政快递业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标准。

市邮政局

 

十二、公共服务业

积极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部门非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不断完善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化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公共服务业发展规模。

市教育局
市卫生局

市人社局

市民政局

 

十三、保障措施

1.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以“城镇化”建设为统领,加大片区、街路整体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力度,引进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形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专业街。年内培育建设8-1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专业街,其中5-7个纳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予以推进建设,2-3个集聚区年内达到一定规模,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市发改委

各行业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

2.推动服务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企业主辅剥离。鼓励引导各类企业非主营业务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企业策划、管理咨询、专业培训等外包服务行业,推动服务外包活动和外包服务行业同步发展,释放服务业发展空间,开辟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按照调查摸底、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方式有序推进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年内重点选择3-5户规模工业企业实施剥离试点,积累经验,探索出推动主辅剥离的有效途径。

市发改委

市工信局

市工商局

市统计局

市地税局

市财政局

3.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招商任务比重,服务业招商任务要占全社会招商任务的35%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875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服务业招商任务要具体落实到县(市)区、基层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特色领域和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商务服务、会展经济等薄弱环节,引进一批新兴业态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高端项目,组建一批现代企业。

市经合局

各行业部门,县(市)区、开发区

4.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业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在准入、用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增强发展活力。用政府资金引导域内外社会资本向服务业领域转移,有效运用好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加快高端业态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建设,引导现代企业进驻我市,引导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聚发展。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地税局

市土地局

市规划局

市环保局

5.夯实基础工作,完善服务业发展推动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整合部门行业监管和推动发展职能,落实各行业发展责任,发展一批行业协会,建立起由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服务业发展推动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调度、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考核推动等一系列促发展的推进制度。

市发改委

各行业部门,县(市)区、开发区

6.改善行业统计,加强统计培训和指导,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深入排查统计漏点,研究提出改善统计核查制度的对策建议,在为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同时,保证完整反映发展成果。

市统计局

市发改委

附件2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行业分解计划表

 

行业

2013年安排
(亿元)

同比增长
%

2013年奋斗目标
(
亿元)

同比增长
%

支撑业务指标

责任
部门

 
 

合计

1180.0

20.4

1205

23.1

 

 

 

1.交通运输业

191.0

20.1

195.5

23.0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

市交通局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3.0

19.4

75

22.5

电信业务总量

市工信局

 

3.批发和零售业

221.0

20.0

225

22.6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

市商务局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4.住宿和餐饮业

67.5

19.5

69.5

22.7

住宿业营业额

 

餐饮业营业额

 

5.金融保险证券业

70.0

19.2

71

21.7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市金融办

 

6.房地产业

122.5

19.5

125

22.0

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

市房产局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

市建委
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7.其他服务业

435.0

21.3

444

24.1

邮政业务总量

市邮政局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

市地税局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市财政局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

市统计局

 

说明:为有效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全年任务的完成,根据现行统计核算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将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分解到7大板块,落实到15项主要业务指标和10个主要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各自指标发展速度的最大化,支撑起全市服务业总量指标的完成。

一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全力推动各自指标有较大增长;二是细化分解落实,加强调度分析,以月支撑季、以季支撑年;三是深入挖掘潜力,仔细排查统计漏点,全数统计行业发展情况;四是统计部门和行业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统计业务培训与指导,用现行统计办法指导各自推动工作;五是加强对上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指标认定。

 


附件3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县(市)区分解计划表

 

单位

2013年工作目标
(亿元)

增长
%

2013年奋斗目标
(亿元)

增长
(%)

 
 

全市

1180

20.4

1205

23.1

 

永吉县

59.5

20.0

60.6

22

 

舒兰市

92.6

21.7

94.3

23.9

 

磐石市

120

19

122

21

 

蛟河市

76.5

22

78

24.4

 

桦甸市

86

21.6

87.3

23.5

 

船营区

220

20.6

224

23

 

昌邑区

246

19

251

21.4

 

龙潭区

115.5

16.9

118

19.4

 

丰满区

69

20.4

71

23.9

 

高新区

79.6

24.5

81.6

27.6

 

经开区

14.6

24.8

15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