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26日
2013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率先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保证“三年看吉林”部署的良好开局,完成全年服务业跃升发展任务,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领先发展的地位,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大项目建设为主线,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强化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全面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计划安排1180亿元,增长20.4%,力争达到1205亿元,增长23.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8%,比2012年增长0.5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引领服务业各行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重点领域新跃升,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新发展,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商务服务等领域新突破。
(一)优化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高端购物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高端业态的引进步伐,大力发展社区、农村商业网点和连锁店,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吸收兼并、改造升级,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端新兴业态,支持规模企业提升品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商贸大个体企业化发展。大力引进知名商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店,做大品牌会展和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农超对接和厂商对接,用足用好各项消费政策,努力繁荣本外地市场,推动消费规模和水平升级。
(二)提升现代物流业。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壮大物流企业规模实力,发展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物流管理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规划服务及物流人才服务,规划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第四方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业发展支撑平台,加快推进物流业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壮大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突出抓好松花湖、松花江、朱雀山等重点景区和温泉资源开发,围绕生态游、冰雪游、民俗游、乡村游,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加快高星级酒店、室内外游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建设,加大特色餐饮培育力度,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购物商品,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对外合作与宣传促销,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扩大旅游市场规模。
(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不断壮大现有文化企业规模实力,推动个体文化经营者企业化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发展创意文化,打造吉林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场馆建设,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高端影视剧院、文化娱乐项目、室内外主题公园的引进和建设步伐。高规格开展一系列文化演绎活动,不断提高我市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外埠股份制银行,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中小微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金融总量。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度,扩大金融招商,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资本,扩大我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推进融资市场化进程。创新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总部对我市信贷规模给予倾斜,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六)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合理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精品开发、规模开发、连片开发,加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开发力度。增加居民住房有效供给,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积极搭建销售平台,组织好各类房展会,拓展房屋交易模式,培育新兴房地产市场,努力扩大房屋销售规模。
(七)拓展信息服务业。全力实施“数字城市”攻坚战。积极推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加大对我市投入力度,扩大各类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和传统网络优化升级。围绕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推进区域性“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信息和软件外包服务。
(八)做大其他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知识咨询、技术研发、养老家政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服务业各领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1.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地区总部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培育壮大商务中介运营主体,加大对商务中介服务领域的招商引进力度,组建一批现代商务中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2.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化工学院等重点院校,发展工业设计、知识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不断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3.培育养老及家政服务业。做大家政服务主体,鼓励并支持企业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加快各类社会化养老机构、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扩大养老覆盖范围;组织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依托家政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强养老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
4.发展邮政快递业。加强社区、农村邮政网点建设,实现邮政网点在全地区全覆盖;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创新快递业服务方式,开展各类增值快递服务;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各类快递企业,引入快递企业总部;加强快递市场监管,规范邮政快递业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标准。
5.提升公共服务业。积极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部门非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不断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化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公共服务业发展规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以城镇化建设为统领,加大片区、街路整体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力度,引进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形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专业街。
(二)推动服务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企业主辅剥离。鼓励引导各类企业非主营业务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外包服务行业,推动服务外包活动和外包服务行业同步发展,释放服务业发展空间,开辟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按照调查摸底、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方式有序推进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
(三)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招商任务比重,招商任务要具体落实到县(市)区、基层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特色领域和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商务服务、会展经济等薄弱环节,引进一批新兴业态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高端项目,组建一批现代企业。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业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在准入、用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增强发展活力。用政府资金引导域内外社会资本向服务业领域转移,有效运用好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加快高端业态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建设,引导现代企业进驻我市,引导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聚发展。
(五)夯实基础工作,完善服务业发展推动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整合部门行业监管和推动发展职能,落实各行业发展责任,发展一批行业协会,建立起由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服务业发展推动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调度、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考核推动等一系列促发展的推进制度。改善行业统计,加强统计培训和指导,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深入排查统计漏点,研究提出改善统计核查制度的对策建议,在为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同时,保证完整反映发展成果。
附件:1.2013年服务业发展工作部门责任分工表
2.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行业分解表
3.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县(区)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