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地方志办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2220200749311353E/2010-07580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地方志办
成文日期: 2010年07月06日
标      题: 2007年工作总结
发文字号: 吉市志办发 [2007]3号
发布日期: 2010年07月06日
索  引 号: 12220200749311353E/2010-07580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地方志办 成文日期: 2010年07月06日
标      题: 2007年工作总结
发文字号: 吉市志办发 [2007]3号 发布日期: 2010年07月06日
      根据国务院、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地方志工作精神,结合2007年吉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总量翻番,领先发展”的目标,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多样性挖掘与创新”,继续构建代表市情先进文化的新格局。按照市政府主管市长批准和工作岗位责任制,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全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市又有13部志、鉴荣获省级奖,5部荣获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仅市地方志就有5项工作经验信息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中国地方志年鉴》等转发,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振夫在受到市委及组织部通报表彰为全市政绩突出的局级领导干部基础上,2007年被评选为吉林市政府设立的全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学科带头人。市人大在贺信中评价市地方志“团结务实,锐意进取,认真开展地方志工作,为记载和保存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史料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全市修志、编鉴、用志工作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受到中指组专题调研组赞扬和首肯。
    (一)关于续志工作
      1、组织学习、宣传《条例》和续志培训活动。国务院和吉林省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以来,为了更好地做好修志编鉴和读志用志工作,广泛宣传贯彻依法修志工作精神,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力量,首次编辑出版学习、宣传两个《条例》的教材《新方志编纂手册》,22万字,开始在吉林地区发行。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和宣传普及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精神,深入开展“学条例用条例”活动,在《吉林市志鉴通讯》双月刊物上,开辟培训专栏进行系统地宣传学习两个《条例》,全年编发两个《条例》系列学习辅导教材5期,组织全市地方志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落实两个《条例》规定和要求。今年7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专题调研组来吉林市调研贯彻《条例》和地方志工作,在听取吉林市专题工作汇报后,调研组热情评价了吉林市地方志工作思路开阔,善于创新发展,具备明显的开拓性和超前性;贯彻《条例》措施得力,为现实和经济发展服务意识强,创造了许多新成果,也为全国地方志事业积累了很多新方法新经验,希望再接再厉,取得新发展。另外,市志办还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市续志业务培训,先后组织编纂并印发工作培训教材25万字,在市级业务刊物上连载5期“业务培训讲座”。
      2、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县(市)、区续志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县(市)、区续志工作,市志办结合续志工作实际,4月底组织召开了全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会上县(市)、区地方志工作领导分别汇报了2006年地方志工作情况和2007年工作安排,交流了续志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王振夫主任对2007年县(市)、区地方志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强化了措施。二是在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指导下,完成了续修《龙潭区志(1986-2003年)》(100万字)的二审、终审和公开出版发行任务,这部续志反映了龙潭区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着力展示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指导编纂《船营区志(1673-2003年)》(70万字)、《永吉县志(1986-2005年)》(120万字),并相继对《船营区志》、《永吉县志》进行初审、二审,完成了初审、二审工作任务。三是到目前为止,市志办指导的县(市)、区续志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已完成续修《丰满区志》、《舒兰市志》、《桦甸市志》、《蛟河市志》、《磐石市志》、《高新区志》、《龙潭区志》的编纂出版发行工作目标,审稿文字量达850多万字,此项工作在全省地方志系统处于领先位序。
      3、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再创全市续志工作新局面。一是今年3月市志办召开吉林市第二轮修志第九次局(县)级续志送审稿初审会议,对4个单位的续志送审稿进行志稿初审,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42个县局级单位的续志送审稿通过初审批复,审稿总字数500多万字。二是在初审《吉林市志》续志送审稿基础上,已编写《吉林市志》续志稿130多万字,完成了编写《吉林市志》续志稿的第一期预期工作目标。三是组织指导编纂出版《吉林市志·检察志》(1986-2003年),24万字。随着这部志书的问世,不仅为检察发展史增添了史料瑰宝,也为检察系统依法服务并振兴吉林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谱写出新的篇章,成为吉林市局级续志工作公开出版本级志书的先进单位。
      4、积极完善市级续志基础建设工作。坚持发挥1馆1台1站1基地的功能。继续充实《市情网站》地情专栏。充分利用市地方志培训中心基地,举办业务培训班,召开续志审稿会、志稿研讨会、开发地情座谈会等,努力发挥全省第一个市级培训中心的作用和功能。结合读志用志和为社会各界服务的实情,深化了与全国重点省、市地情交流活动,继续充实省方志馆吉林市展阅室和市级地方志馆,保持在省内各市州中资料存库量领先优势。市志办从创建市级续志基础建设工作以来,已培训地方志专业人员1100多人次,向社会各界展阅地情资料2200多卷册,充实《市情网站》地情专栏10多万字。市志办机关党建、信访、扶贫、援企干部、财务管理等方面圆满完成任务,有的受到上级主管单位表扬。
       5、不断总结和宣传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市县区工作会上进行修志和编鉴工作经验交流座谈,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市级先进典型经验。今年主要宣传推广了蛟河市贯彻《条例》工作、吉林市检察院续志工作、龙潭区年鉴工作、桦甸市用志开发地情资源等典型经验。同时,对4县2区续志工作进行《通报表彰》。全市地方志系统先后有6项工作经验信息被国家、省级刊发。
    (二)关于年鉴工作
       1、为社会进步和经济总量翻番服务,圆满完成市政府大型年刊《吉林市年鉴》(2006年版)的发行工作。该年鉴紧密结合吉林市情,新增《工业强市建设》、《地情人物》、《文坛艺苑》振兴老工业基地等地方志特色专栏,共精选编辑彩色图片113幅,60万字,全面展示了吉林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和各行业的新成果,已成为吉林市的新名片和面向国内外宣传市情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载体。
      2、开展《吉林市年鉴》的读鉴用鉴工作。面向文化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新的传媒网络,扩大吉林市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市情信息量,继续与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合作,将《吉林市年鉴》(2006年版)在该网络媒体宣传展示,全面宣传吉林市新地情,成为宣传吉林市的特殊窗口。同时,同社会各界交流和馆藏本市年鉴200多部。市志办撰写论文《年鉴改革创新刍议》首次被国家年鉴质量委员会选入全国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3、组织征集、编辑《吉林市年鉴》(2007年版)市情资料,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函[2007] 1号文件对全市年鉴工作进行部署,紧紧围绕全市总量翻番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科学编纂,突出地方特色,改革创新栏目,完成了60万字年鉴资料的修改、编辑、总纂和130幅彩色图片的制作,已进厂印刷,12月底出版发行。
      4、加强对全市年鉴工作指导,坚持全市年鉴基础程序化建设。按照省志委关于开展县(区)编纂年鉴工作的通知精神,指导县、区开展编纂出版本级年鉴工作,组织指导编纂了《丰满区年鉴》(2006版)20万字和《桦甸市年鉴》(2007年版)30万字,已公开出版发行。龙潭区、蛟河市、昌邑区等县(市)、区召开年鉴编纂工作会,开展了编鉴工作。另外,吉林市年鉴编纂委员会、市地方志办公室印发专文对全市年鉴工作进行专项工作部署,推动了年鉴工作健康发展。
    (三)关于开发地情用志工作
     1、坚持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全市“总量翻番”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克服出书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组织编纂、修改、出版吉林市《化学工业志》、《统计志》、《农机志》3部市志。上述3部志书突出了时代特色和为全市经济总量翻番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修改原则,整理市志文字量约100万字,增加了对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重要内容,丰富了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史料的存藏价值。为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填补了化学、农机工业历史文化空白。市志办首次被评选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扩大社会读志用志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范围。一是继续充实市政府《市情网站》、报社《历史专栏》内容,扩大地情史料宣传影响,文字量约20万字。还撰写发表地方志社会宣传文章及工作信息16篇。二是指导组织全市各县区地情网络规范化建设,初步奠定了地方志网络化基础。三是拓展志鉴地情书与国外交流途径,我市600多万字志鉴资料被国内外各界收藏。有360部《江城岁月》、《风物轶事》、《中国·吉林市》地情丛书被选用市转业干部培训教材等。
      3、注重为现实服务,突出地情用志特色。组织编纂吉林市地情系列丛书之三《风物轶事》,22万字,这是吉林市第三部以地方地情资源为内容的地情系列丛书。是利用本埠历史文化和志鉴研究成果精选成册,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爱国主义地情教材,必将为吉林市的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还组织编纂发行吉林市地方志工作指导期刊《吉林市志鉴通讯》5期,编辑印发12期《业务参阅资料》。
      4、进一步强化志鉴地情资料基础建设工作。一是按照省志委加强地方志系统资料基础建设要求,对全市资料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料征集进行指导检查,做好修志(鉴)用志(鉴)基础建设工作,被评为市档案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吉林省方志馆吉林市地情展阅室基础建设,继续开展资料征集补充,现已馆藏文字、音像地情资料千余册。三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市方志馆资料藏书工作,交流省市级志鉴和地情书籍200余册。还指导各县区普遍建立了资料室(馆),专项基础工作名列全省前茅。
    (四)关于理论学术研究工作
       1、坚持创新理论学术研究工作。一是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王振夫主任担任主编的《新方志编纂手册》(10万字),于今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吉林市《续志工作指南》丛书中第7部理论专著,是面向各级修志人员的辅导教材,也是开展修志用志工作具有最新资料参考价值的业务书,必将积极推动全市修志用志工作深入发展。二是组织撰写国家级志鉴论文。我办为中国地方志和年鉴学会撰写的学术论文有2篇被国家年鉴学会入选并同意采用发表。三是在市级业务理论刊物上刊载《新方志的改革创新与基础建设》等11篇理论文章,深入探索理论学术研究,推动新方志的改革创新,提高地方志为吉林市社会进步、总量翻番、领先发展服务。
      2、组织参加市江城日报社、市委相关部门关于宣传地情开发史料理论座谈会等,深入开展理论学术研究,为地情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发挥市地方志学会作用,组织全市撰写发表志鉴学术理论文章15篇,发表地方志宣传信息资料和专题文章20多篇。
      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在2007年度,室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业务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课题,如全市续志质量还不平衡,为推动全市经济总量翻番、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地情资源方面服务还不够广泛,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地方志信息产业路子还不够明显。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破解,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保持在省内工作领先优势,推动全市地方志工作进入新阶段,为实现吉林市经济总量翻番做出新贡献。200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