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地方志办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2220200749311353E/2010-07578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地方志办
成文日期: 2010年07月07日
标      题: 地方志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0年07月07日
索  引 号: 12220200749311353E/2010-07578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地方志办 成文日期: 2010年07月07日
标      题: 地方志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0年07月07日

  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国务院和吉林省、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地方志工作统一部署,2011年至2015年将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新阶段,不仅是吉林市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任务和全面开展县级年鉴编纂并构建规范化、正规化基础体系的关键时期,是整理历史遗存方志、地情文献和坚持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作用的发展时期,而且也是坚持开发地情资源并进入地方志产业化建设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地方志工作现实与未来发展,都昭示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必须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再翻番”和社会进步。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依据,紧密围绕吉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志、年鉴、地情书和网络系统等,全面系统地反映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吉林市新发展和新业绩,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特点,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编纂的志鉴及地方志资源开发产品要成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坚持改革创新,顺应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正确掌握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增强地方志工作队伍综合素质。

  坚持质量第一,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把好质量关,按照编修经世致用的名志佳作的要求推进第二轮志书续修工作。

  坚持修志用志,积极进行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和方志成果的转化,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坚持科技进步,以吉林市、县和重点局地情网为依托,努力实现全市地方志系统地情资料信息联网及日常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坚持领先发展,探求面向市场经济运营途径,逐步进入地方志产业化建设初级发展阶段。

  (三)发展目标

  围绕吉林市经济建设中心和创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科学确立地方志事业在全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地位,形成依法修志的工作体系与工作机制,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地方志队伍,构建可以担当吉林市地方志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重任的吉林市地方志工作体系,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不断开发地情资源并进入规范化,创建初级阶段地方志产业化建设的新局面。

  1、志书编纂

  按照中指组和吉林省、市政府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定,全面完成市、县(区)两级志书编纂的阶段性目标,适时召开全市修志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⑴吉林市志。总体工作规划采取分步实施并陆续出版的原则,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任务。《吉林市志》(1986—2003)约700万字以上,2011年根据省志委指导处阅审意见,完成修改工作任务,2012年通过省级终审并公开出版;《吉林市简志》约40万字以下, 2011年通过省级终审并公开出版。

  ⑵县(市)、区志。总体规划的10部县(市)、区志书中,已全部公开出版。 2011年全面部署开展下一轮修志资料整理工作任务和前志补遗工作任务。

  ⑶地方综合类新方志。适时组织编纂出版具有吉林市地方综合特色的市级志书。各县(市)、区适时组织编纂出版1部综合类本级志书。

  ⑷地方补遗类新方志。关于修志补遗工作目标:《吉林市志》专业分志1-2部。关于综合类新方志目标:2011年至2015年终审并出版2部以上志书。

  2、年鉴工作

  加强全市年鉴工作程序化基础建设,构建完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与用鉴体系,不断提高年鉴的可读性、适用性,按照生产文化精品的标准和要求,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吉林品牌,充分发挥年鉴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资政服务与地情信息载体作用。

  ⑴吉林市年鉴。突出为全市“经济总量再翻番”服务的主题,坚持年鉴属性,扩大信息覆盖,提高适用价值,突出地方特色,以打造文化精品为目标,坚持每年编纂出版《吉林市年鉴》50万字以上。

  ⑵县(市)、区年鉴。突出为现实服务的时代与地方特色,在2011年至2015年,各县(市)、区要坚持“规范编纂、连续出版、稳步提高”的原则,每年编纂出版本级综合年鉴。

  ⑶市直局、县级以上和较大企事业单位年鉴。按照“全面启动,依法编纂,分类管理,逐步规范”的原则,根据各县级以上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公开出版、内部出版、打印留存”三类的相应类别,全面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2015年实现全市重点的县级以上单位完成本级编纂出版(内部)任务,规范构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体系。

  ⑷地方综合年鉴体系类年鉴。坚持“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的工作原则,探索并实施编纂年鉴副产品类的市、县级系列文献和专业性年鉴,为修志和现实服务。

  3、地方志资源开发

  地方志资源开发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之一,是实现地方志书、年鉴以及其他地情文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其成果也是社会读志用志的有效载体。要大力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依法整合、规范包括地情开发在内的各种地方志资源开发行为,拓宽志鉴地情资源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⑴从2011年开始,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实施办法》,实行地方志资源开发的立项开发制度,逐步实现地方志资源开发的规范化。

  ⑵以服务现实为基本点,每年调研并精选确定出3—5个选题,作为地方志资源开发省、市级立项的重点题目,组织力量进行开发,编纂一批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质量较好的地情图书,陆续出版发行。

  ⑶为拓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服务。组织开展全市地方志资源普查工作,在全面摸清全市地方志资源历史遗存底数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地方志资源专项开发规划,为推动完善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制度的规范运行奠定基础。

  ⑷树立开发地情资源规模化意识,突出为招商引资服务等重点项目连续性。继续编纂出版《吉林市地情》丛书,每年确定并完成3—5部地情书的编辑出版任务,2015年达到市级地情丛书总数30部以上。

  ⑸在2011年至2015年,各县(市)、区编纂出版2部以上地情书。吉林市直重点局及较大企事业单位编纂出版1部地情书。2015年达到本级地情丛书总数60部。

  ⑹继续加强开发地情资源基础服务。发挥社会主流宣传媒体作用,创办读志用志专栏(版)。筹建吉林市历史名人馆或历史纪事碑(纪念碑)等基础设施。

  4、资料基础建设

  资料是地方志工作的基石,要依法规范和加强资料工作,依法推进全市方志馆(资料室)建设,加强国内专项工作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健全资料工作制度,形成资料工作制度健全、典藏规范、职责明确、有效运行的良好格局。

  ⑴市方志馆(资料室)建设。关于图书收藏方面,2015年末国内各级志鉴图书和地情文献收藏达到近万册。关于馆藏展示方面。2015年末,建设5个市直机关县级以上地情试点展室,并全面对外开放。关于社会咨询服务方面。加强方志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在为全市地方志书、年鉴的编纂和地方志资源开发服务到位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努力使其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通过对馆藏图书的整理、研究,制成参阅资料(汇编),定期以内刊形式上报,为政府及社会提供方志信息服务。

  ⑵县(市)、区方志馆(资料室)建设。从全市实际出发,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逐步推进各县(市)、区级方志馆(资料室)建设。到2015年,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规范化方志馆(资料室),全面对外开放提供咨询服务。

  ⑶关于地情资料征集。坚持抓好全市各级志鉴的征集和交流工作,加大国内外志鉴和地情书交换工作力度,全市每年交换交流1000册以上。到2015年,新出版的省内志鉴图书的交换率达到100%。同时,努力做好全省、市、县级重点志鉴资料的征集工作。

  ⑷关于旧志搜集和整理。对吉林旧志和地情文献类书籍进行科学调查,适时对其出版的年代、作者、字数、页数、存放地等列出目录。根据经费到位情况,有序开展旧志整理工作,2012年至2015年,力争每年整理并出版1—3部旧志文献或历史地情资料。

  5、信息化建设

  实现志鉴和地方志资源开发成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纸介质外,以电子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宣传市情、地情。积极配合吉林省情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吉林市情网站的建设,联合市政府办公厅在对现有志鉴图书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全文检索和数字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至2015年,实现新出版志鉴同步在吉林省、市情网上发布和检索。以吉林省、市情网为中心建立覆盖式地情网,尽快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采编网络化和传递信息化。

  6、方志理论研究和培训

  推进方志与年鉴理论研究,加强学术性交流,开展专题理论培训,发挥市地方志学会、年鉴学会在第二轮修志中的促进作用。

  ⑴适时参加国家级研讨会。“十二五”期间,参加全省续志主笔理论培训班,总结研讨首轮修志和第二轮修志用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续修市(州)、县(市、区)志进行初步总结,对地方志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举办县级年鉴主编培训班,计划培训主笔或主编百人以上。

  ⑵在2015年前,配合吉林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召开一次全市续志理论学术交流会,评选优秀论文。

  ⑶保持并发展全市修志编鉴理论研究优势,选准国内重点课题,组织编纂出版2部以上续志或年鉴理论专著。继续编纂出版吉林市《续志工作指南》丛书培训教材1部。

  ⑷深入调研读志(鉴)用志(鉴)重点课题,适时召开专题会议或座谈会,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群体。2015年前组织编纂出版1部专题培训教材。继续提高市级业务专刊《吉林市志鉴通讯》(双月刊)编纂质量,拓展国内交流途径,编辑出版综合类精装版1部。                

  201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