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795219742W/2014-09774 |
分 类: | 政府信息公开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4年11月27日 |
标 题: | 吉林市人民政府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4年11月20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795219742W/2014-09774 | 分 类: | 政府信息公开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4年11月27日 |
标 题: | 吉林市人民政府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4年11月20日 |
吉林市人民政府
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14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要求,我市依据国务院《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和省政府《2014吉林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及年初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和指标,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为主线,以创新公开载体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加强监督指导,建立救济渠道,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深化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着力强化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努力建设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打牢工作基础,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向纵深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培训。年初,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秘书长吕任鹏为组长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现在已与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合并),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和各部门也作了相应调整,配备了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据统计,2014年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达到1335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36人,兼职工作人员1099人。针对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兼职人员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开载体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指导和培训活动。加强了《条例》内容、网站应用、保密审查,行政审批办理等内容解读;还利用互联网QQ工作平台,指导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方法,并设立专人及时答疑。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干部的集中培训1次,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工作人员培训1次,网上培训30余次,网络答疑600余次。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从理顺工作机制入手,建立完善了《吉林市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吉林市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报备制度》《吉林市机关类公文审核办法》等10余项政府信息配套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施意见》对及时协调处理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阶段,我们还建立了《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办法》,强化了过失责任追究,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核机制。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网上检查与实地考核相结合,内部检查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指导培训与考核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一是开展网上检查。年初检查各级政府及部门年度报告的编制情况;年中检查和验收指南、目录编制和信息公开情况,对发现问题单位下达《关于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检查的反馈意见》,及时纠正和整改。桦甸市还对各类拟公开信息按要求严格履行保密审查手续,认真做好不予公开信息报备工作,确保无任何涉密信息对外发布,截止目前报备涉密信息47件;丰满区政府组织信息安全监察员,每天对上传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组织明察暗访。组织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监督员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接待申请和查询情况进行实地查验,发现部门存在问题及时汇总汇报,结果反馈部门予以纠正。三是实施年底考核。制定下发了《吉林市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细则》,突出重点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细化评分标准,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达到以考核促公开的目的。
4、加强载体建设,拓宽救济渠道。一是在常规使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公开载体基础上,向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化载体方向扩展。市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都建立了政务微博,特别是市工商局12315官方微博拥有粉丝14万余人,荣获腾讯吉林省“优秀政府机构微博”和全国“十大工商系统机构微博”排行榜第五名的殊荣。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市本级图书馆、档案馆、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的硬件设施和办公设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室外450平米高清电子大屏幕,室内分楼层悬挂了十台平板广告机全天候发布政府信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场设立48块宣传栏,公布中心概况、效能监察、行政复议和与群众密切相连的审批事项等内容,方便了群众查阅。三是市政府及其各部门还充分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记者采访、答记者问、网上访谈、局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发布政府信息。初步统计仅市政府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20余次。昌邑区部分单位利用宣传车巡回宣讲各类政策,发放“明白卡”告知公布收费金额和标准等。四是推进法制办应诉处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拓展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救济作用,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及时化解行政争议。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取得较好实效
1、狠抓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年初组织召开12个县(市)区、开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研讨会,商讨全年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及时下发《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目标要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二是组织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进会,由各牵头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不足,讨论推进措施。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市直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吉市财发〔2014〕114号),要求市直各部门按文件规定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今年8月末,市本级政府预算及“三公”经费汇总预算在市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开,部门预算及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在各部门网站进行了公开;同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和吉林市财政局网站公布政府采购项目公告、中标结果等信息330件。三是探索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式。凡涉及重大拆迁项目、廉租房建设等事项,经开区均采取召开协商会、听证会,对拆迁补偿方案,补偿金额等进行公开,有效预防了攀比、群体上访等事情的发生;市房产局廉租房分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透明操作,接受群众监督;永吉县、高新区以网上公开形式公开“三公”经费、大额政府采购等事项;市本级及蛟河市、桦甸市再次清理了全市各单位行政许可类项目和非行政许可类项目,重点加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审批事项、审批过程、审批结果的公开,方便群众查询。四是加强机关内部政务公开。各部门均通过公示板、公示栏公开内部人事任免、行政经费使用、“三重一大”事项。其中北大壶开发区通过召开班子扩大会、听证会,邀请群众旁听公开内部政务信息。
2、积极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办事大厅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建立完善各类办事大厅,将涉及城镇低保、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及乡镇的涉农补贴等民生事项,纳入大厅阳光透明办理。推进在办事大厅内设立电子大屏幕、触摸屏、公示板和办事须知等公开载体,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和申报材料等内容,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查询。目前,县(市)区、开发区的乡镇街道和城镇社区办事大厅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推进村务公开。各县(市)区的部分村委会还通过村级公示板、听证会、手机短信息平台等方式,公开本级财务收支、土地流转、农机补贴等重大事项内容,使基层办事公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培树典型。重点培树船营区长春路街道、桦甸市长安社区等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发挥了以点带面作用,有效推动了全市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3、着力加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一是开通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信息公开网。将学校、医院、城建、房产、物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交通、民政、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热点、难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列入公开范围,组织编制了办事信息公开目录,开发办事信息公开软件,实现了全市公共企事业的重点单位办事信息网上公开。目前,我市办事信息公开网已基本实现平稳运行,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编制办事公开指南。本着“科学合理、系统规范、分级编制、各负其责”的原则,组织协调市本级所属24个系统400余家公共企事业单位,编撰了近200万字的《吉林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服务指南》,免费发放全市各级查阅点及社区方便群众查询。三是推进办事过程公开。年初以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办事过程公开力度。如在推进学校招生信息公开上,针对群众反映我市的一些中小学校利用“名师”招生,设置重点班,导致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我市对小学、初中新入学年级实行“阳光分班”,教师、学生、班级全由电脑软件随机抽取,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从而彻底解决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重点班或变向设立重点班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四是推进高校信息公开。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各自门户网站上公开了招生考试、保送、自主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等信息,还将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等信息通过教代会方式予以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年初,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吉林市政府信息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吉林市政务公开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及网上信息录入规范,全面规范我市604家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政府信息更新工作,指导各单位及时、规范、准确公开政府信息。同时加强依申请公开工作调研,下发《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通知》,编制依申请公开目录、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健全工作程序,建立示范文本,加强网上监督检查,使依申请公开工作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
(一)主动公开情况
1、公开的数量。2014年,全市公开政府信息总数为45614余条。其中,市本级、县(市)区及开发区本级和乡镇街道三级分别公开信息10724、27922和6968条.
2、公开的内容。在全市2014年主动公开的45614余条政府信息中,规范性文件类信息为1268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比例为2.8%;规划计划和完成情况类信息为3335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比例为7.3%;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类(包括公共卫生、扶贫优抚、招考和教育收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等)信息19850条,占全年信息公开总数的比例为43.5%;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类信息为3425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比例为7.5%;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类信息为4238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比例为9.3%;其他类信息分别为13498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比例为29.6%。
在全市2014年主动公开的45614条政府信息中,涉及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的有5330条。其中,行政审批信息3203条,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128条,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287条,食品药品安全
信息429条,环境保护信息351条,安全生产信息203条,价格和收费信息512条,征地拆迁信息217条。
3、公开的形式。2014年,全市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或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信息37678条,占全年公开信息总数的82.6%。信息公开专栏和网站点击次数为4272216次。全市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数达到40个,均可以提供电子查阅。全市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汇集信息11093条。其中,电子信息8244条,纸质信息2849条,信息电子化率达到74.3%。全市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接待公众查阅6500人,向公众提供借阅文件3622份。全市发放政府公报(政报)2716份,发放其他种类公报720份。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20次,发布重要信息144条。
4、公开的及时性。2014年,全市公开的文件信息总数为17282条。在这些公开的文件信息中,文件信息从生成到网上公开不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为16743条,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为539条,两者占公开的文件信息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和3.1%;文件信息从生成到向公共查阅点报送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为16611条,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为671条,两者占公开的文件信息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6.1%和3.9%。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申请情况。2014年,全社会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总数为2636件。其中,网上申请数为311件,占申请总数的比例为11.8%;当面申请数为2180件,占申请总数的比例为82.7%;信函申请数为105件,占申请总数的比例为4.0%;其他
形式申请数为40件,占申请总数的比例为1.5%。
2、申请处理情况。2014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数为2636件,对申请的答复率达到100%。其中,同意公开答复数为2253件,占答复总数的比例为85.5%;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为272件,占答复总数的比例为10.3%;否决公开答复数为111件,占答复总数的比例为4.2%。在111件否决公开答复中,因为信息不存在的为28件,占否决公开答复信息总数的比例为25.0%;因为申请内容不明的为49件,占否决公开答复信息总数的比例为44.0%;因为涉密免于公开为5件,占否决公开答复信息总数的比例为4.0%;其他原因未予公开的为30件,占否决公开答复信息总数的比例为。在全市2014年办理的2636件依申请公开中,涉及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的有67件。其中,行政审批信息13件,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5件,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9件,食品药品安全信息8件,环境保护信息7件,安全生产信息5件,价格和收费信息4件,征地拆迁信息16件。
(三)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2014年,行政复议机关办理涉及征地拆迁和水质检测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案件3件,经过审理,均已依法驳回申请(即维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
(四)收费和减免情况
2014年,全市没有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收费和减免事项。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市政府领导的要求,群众的呼声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公开意识亟待转变。少数部门主动公开意识不强,仍然把政府信息作为部门利益不愿公开、怕公开,导致工作开展不均衡;二是人员配置不强。一些部门工作人员是兼职,流动性大,计算机运用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有的单位对信息发布重视不够,公开情况复杂,人员衔接不好,存在不能按规定时限及时公开的现象。四是指导培训还需要加强。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变动大、公开内容变化快,指导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坚持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主线,着重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结果的目标。
(一)重点工作任务
1、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按照“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的要求,积极梳理政府和各部门权力清单,明确部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权限,建立行政审批负面清单,并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网站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
2、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指导相关牵头部门细化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确保公开到位;制定出台《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公开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促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3、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继续编制完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信息公开指南及目录,并上网公开;开展“阳光办事”年活动,联合广播电台、电视台相关栏目开辟“三走进”专栏,定期邀请相关公共企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推动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4、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县(市)区以及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检查指导,扩大办事公开内容,规范中心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推进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各项政务公开工作。
(二)保障措施
一是认真梳理行政权力事项,制定行政权力公开的标准及规范。二是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进会,强化实时调度和指导。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四是加强监督与检查,通过网上检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方式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五是推介基层政务公开典型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六是健全制度保障,制定下发《推进吉林市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意见》,规范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内容等。
吉林市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