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MB1627243H/2020-07564 |
分 类: | 委员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0年06月19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7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吉市政数局发〔2020〕19号 |
发布日期: | 2020年06月19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MB1627243H/2020-07564 | 分 类: | 委员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0年06月19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7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吉市政数局发〔2020〕19号 | 发布日期: | 2020年06月19日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57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市政数局发〔2020〕19号
时君友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政务公开平台加强履职监督问责的建议》(第575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全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家《指导意见》、省《实施方案》,我们年初起草并下发了《吉林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吉市政公组发〔2020〕1号),明确了四个阶段、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目前,2020年工作任务(26个领域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梳理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正在有序推进。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国家建设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吉林省政务服务“三级四同”要求,严格对标国家和省标准,梳理我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5+X+公共服务),确定我市政务服务基本目录和各要素后,完成事项库录入及对接。三是规范完善办事指南。科学绘制办事流程图,消除审批服务事项中的模糊性表述,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逐一加以明确,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
(二)建章立制,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我市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进程。一是近年来,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政府信息公开送交制度、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吉林市新闻发言人制度、吉林市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则、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等11项相关工作制度,确保社会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同时,根据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依申请公开须知、依申请公开流程并同步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开,便于社会公众实际操作,为规范具体工作人员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程序处理和实体文件的处理,形成了2大类共29种程序处理文书和实体处理文书,不断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实施。二是修订完善《吉林市政务大厅分厅管理办法》、窗口服务监督和评价机制,强化对各级各类政务大厅的管理和指导,提升服务质效。在大厅及分厅实施首问首办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许可服务标准化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在网上实时查询,全要素一次性告知单在导引窗口均可提供,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或实地考核等办法进行督查检查,制定并下发政务公开政府绩效考核方案,并根据考核结果适时督促各地各部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确保各项政务公开工作任务得以落实。
(三)优化平台,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一是按照修订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升级改版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重新完善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信息。督促指导各部门修改信息公开指南,方便群众了解信息公开方式、途径、依申请公开流程、投诉渠道等内容。组织各部门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并将沿革信息按照主题和体裁分类进行重新归类上传,方便社会公众查阅。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服务能力。按照“功能齐备完善、设施集约统一、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的设计要求,吉林市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了事项管理、门户网站、一窗受理、业务办理、电子档案、投诉咨询、效能监察、数据交换共享、电子证照、政务服务APP、微信公众号11个子系统,135个主要功能模块。“政务服务网”的上线运行,实现了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极大的提升了我市“线上政务服务”能力。
二、存在问题
几年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够均衡,有的单位做的好,有的单位做得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还需提高;三是网上公开及线上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改进方向
下一步,在采纳您建议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国家、省的关于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全力提升信息公开水平,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一是按照国家、省总体要求和我市的工作部署,会同公务员培训部门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全员的政务公开意识和履职尽责的工作能力。二是定期组织由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政务公开专项培训,年内完成轮训一次的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三是拟在全市开展市直涉软部门、窗口单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培树“吉林市服务企业重点岗位标兵”,选出“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励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纪律作风,推动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监督考核。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考核,发现问题适时通报部门及时整改;二是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公正、透明、合理;三是参照省的做法,积极协调市政府绩效办公室,提高政府绩效政务公开考核部分分值权重,为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抓手;四是综合日常监督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结果,科学合理为各部门政府绩效考核赋分;五是借鉴先进地区政务服务标准,制定《吉林市政务大厅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对既往的考评机制进行改革,依据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科学简便的原则,按照日常考评、季度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机制,研究行政审批窗口和工作人员量化打分标准,制定与《吉林市政务大厅绩效管理考评办法》相配套的《现场规范管理办法》、《投诉处理管理办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六是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相关规定,不定期采取明察暗访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努力营造好我市良好的营商环境;七是加大对涉软案件的查处力度,根据“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曝”原则,建立市场主体对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多渠道投诉举报方式,广泛收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重点督办”的要求,积极受理各类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行政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管理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涉及违法违纪问题的,及时移交有权部门予以问责处理。
(三)加快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年内适时调整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使栏目更加清晰、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公开平台的作用,年底前完成政府网站的改版升级;三是加速政务服务网建设,按照国家、省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要求,以吉林市政务服务网为支撑,继续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城通办,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功能,为综窗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2020年底前上线可办率达到90%,同时加大政务网向基层延伸力度,使政务服务早日实现全覆盖。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白秀成,65150030。
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