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体育局  >>  履职依据

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

                                   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高、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大、综合带动性强。为紧紧把握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引领服务业发展,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本体、冰雪体育为基础、冰雪文化为引领,强化冰雪产业优势集聚,构建吉林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促进冰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长白山国际冰雪品牌,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培育冰雪运动潜在群体作为发展冰雪产业的核心使命,形成高品质的冰雪体验与生活方式,提供世界级冰雪产品与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政策环境,健全产业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消费制度。

 坚持产业联动。推动冰雪产业要素集聚和区域协调联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条。

 坚持保护开发。协调保护与开发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四季融合。发挥冰雪产业的季节垄断性优势,联动春秋、冬夏兼顾,实现全季节发展。

 坚持全域发展。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实现全区域整体提升、全产业协调发展、全社会共建共享。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使冰雪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

 ——冰雪人力资源高度富集。实施“千万人参与冰雪”工程,全省学校冰雪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冰雪运动知识、冬奥会常识、观赛礼仪覆盖率达到100%;培养各类冰雪运动员2000名,中高端冰雪运动管理人员2000名;把吉林省打造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创意研发中心。

 ——冰雪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建成1-3个世界级滑雪场,全省滑雪场总数达到60座以上,雪道面积超100公顷的雪场达到3座,高速架空索道数量达到25条以上,全国领先;建成2-3个亚洲一流滑冰馆,各级各类滑冰场总数达到500个以上;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大突破;建成大长白山区域冰雪生态度假、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2个冰雪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年接待超100万人次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形成“玩雪到吉林”的市场号召力,打造长白山“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品牌;集中建设二道白河、松江河2个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名镇,10个冰雪旅游小镇;建设中国第一·雪地穿越旅游廊道;全省住宿接待满足多元需求,床位数量达到50万张以上;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幅18%;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幅25%。

 二、做强冰雪核心产业

 (一)发挥冰雪体育基础作用

 1.全面提升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实施冬奥会备战工程,组建跳台滑雪等冬季项目国家队;争办北京冬奥会国家冰雪运动员训练培训基地;谋划并积极承办国内、国际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创新体育竞技运动发展模式,培育冰雪职业联赛;鼓励多元化资本投入冰雪职业体育领域,创办职业冰雪运动队、俱乐部等。

 2.广泛开展群众冰雪健身活动。制定全民冰雪运动普及计划与大众冰雪运动等级标准;组建全民冰雪健身专家智库,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普及群众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冰雪运动健身指导。提升群众赛事品牌,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单项冬季项目大众体育赛事,着力打造长春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长白山山地徒步登山赛、国际雪联滑雪越野赛(延吉站)等精品赛事。健全和完善冰雪运动协会等群众性社团组织,开展“全民冰雪活动季”等冰雪健身体验系列活动,推动冰雪运动进社区、机关、企业、农村等。

 3.率先实现青少年冰雪运动全覆盖。实施“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举办全省学校冬季冰雪项目比赛;引导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举办冬令营(家庭冰雪体育作业)活动,营造大手牵小手“逐雪嬉冰”健身氛围,提高冰雪运动参与率;广泛开展南北跨省、东北亚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交流活动。到2020年,利用体育彩票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融资等形式,在全省建设500个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5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0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基地和30个冰雪研学旅行(冬令营)基地。

 4.大力加强冰雪运动设施供给。执行雪场专项升级和滑冰馆建设等系列计划,共享共建国家级冰雪运动和训练基地,强力推进北大壶体育旅游度假区、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等成为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滑雪场;改扩新建20个设施完善、品质优良的高水平滑雪场,集中建设长白山“天池雪”野雪、长春莲花山、净月潭、九台庙香山、吉林市吉雪(大绥河)、磐石莲花山、延边梦都美等滑雪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室内滑雪馆及冰雪项目设施,鼓励利用公园、广场、社区、商圈及乡村休闲场所、度假村、河湖冰面等建设大众冰雪休闲娱乐设施。到2020年实现各市(州)滑冰馆全覆盖。

 (二)突出冰雪旅游本体作用

 1.丰富产品供给,增强冰雪旅游体验性与参与性。重点打造东部冰雪体验之旅、延伸拓展西部渔猎文化之旅、培育开发南部康体养生之旅;具象为“深度玩冰、厚度玩雪、暖度温泉、热度民俗”产品符号,着力建设四大产品体系。

 冰雪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世界高端冰雪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大长白山冰雪度假和吉林市冰雪运动“两个大区”;打造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重点建设和提升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万科松花湖旅游度假区、北大壶体育旅游度假区及其毗邻区域;打造世界级高山极限滑雪挑战体验胜地,在大长白山区域探索开发雪域森林观光小火车、直升机滑雪项目,率先开发中国首条林海雪原摩托穿越、火车观光等旅游廊道,开展山地穿越等高端冰雪体验类度假产品。策划举办冰雪竞技挑战赛、冰雪汽车拉力赛、冰雪马拉松赛、国际冰雕雪雕展览、冰雪音乐会、冬季龙舟赛、冰上飘移、铁人冰雪三项赛等冰雪旅游休闲体验系列活动;依托冰雪旅游小镇、景区等,开发冰雪童话城堡、冰酒吧、冰餐厅等各式冰雪小品,丰富和拓展冰雪旅游项目,延伸冰雪消费链条。

 冰雪温泉养生产品。培育和创建中国冰雪温泉度假目的地,开发环长白山、长春—吉林—延边温泉度假产业集聚带;在大长白山区域,依托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和平滑雪场等滑雪、温泉资源富集的景区,重点开发建设3个以上“滑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丰富冰雪产品组合,将长春国信南山、吉林神农庄园、吉林华润紫御、延边雁鸣湖、延吉梦都美、白山抚松仙人桥镇、临江花山镇等高品质温泉景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温泉+冰雪”度假区;提档升级传统温泉度假产品,推动“温泉+”医疗、康体等相关产业融合,推动温泉企业加快创建和打造国家高星级温泉品牌。

 冰雪观光体验产品。推进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长白山“世界冰雪旅游名山”、吉林“世界雾凇之都”、长春“净月雪世界”——东北亚最大的雪雕艺术园、延边图们江千里冰雪走廊等冰雪观光产品。丰富冰雪关联产品科技元素,利用激光秀、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打造科技冰雪旅游产品;加快筹建吉林市雾凇体验馆、长影世纪城SNOW项目、长春汽车博物馆,丰富冰雪观光旅游科技体验内涵;突破季节限制,研发、引进并创新国内外高水平室内外冰雪演艺与娱乐项目,形成“滑冰玩雪”四季体验产品体系。

 冰雪民俗史迹产品。做精做活独具“吉林符号”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长春伪满历史遗迹、集安高句丽古迹、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仪式、东北抗联文化等历史文化产品;深度开发满族、朝鲜族、蒙古族村落观光、饮食、服饰、演艺、狩猎、婚礼等少数民族精品体验产品;融合休闲农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临江松岭、吉林乌拉街(韩屯)、延边老里克湖及敦化老白山等最美关东雪村(乡);开发满族冰嬉系列体验等冬季非遗项目;深入挖掘林海雪原的木帮文化与雪文化,大力开发冰雪爬犁、冰雪游艺、民间冰灯等冰雪文化传统产品;以“查干湖冬捕习俗”和抚松露水河狩猎为主线,打造“冬捕狩猎”冬令文化系列产品。

 2.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冰雪旅游发展活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和推进机制,建立与关联部门职能衔接紧密的发展制度;创新旅游资产管理模式,组建吉林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吉林旅游航母”;创新冰雪资源开发模式,推进产品二次开发,充分释放各关联产业的冰雪经济价值;创新旅游空间保障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周五下午+周末”的2.5天小长假,创造冰雪消费环境,提供便利条件与优惠政策。

 3.突出项目带动,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重点推进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温泉住宿及夏季山地运动设施、长白山吉林漫江生态旅游文化综合开发、通化万峰国际旅游养生度假区、长白山望天鹅国际冰雪运动功能区天目山滑雪场、松原天河谷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吉林磐石莲花山原始森林国际度假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庙香山旅游度假区、通化龙堡四季旅游度假区、白山南山生态滑雪度假区等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谋划推进吉林冰雪体育产业园区、通化岗山岭滑雪场、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松原查干湖北岸青山湖湾渔猎风情度假区及南岸渔猎文化小镇等重大冰雪旅游项目。

 (三)强化冰雪文化引领作用

 1.推动文化创意与冰雪元素融合发展。依托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在吉高等院校,举办“冰雪文化”创意大赛;在旅游景区设立大型真人互动体验游戏项目;整合全省自然、历史、民俗和文化资源,举办“来吉林过大年”活动及“长白山文化展览季”“伪满建筑文化展览季”“民族文化展览季”等主题系列展览。

 2.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演艺产品。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元素,突出打造延边州《阿里郎花》、松原市《查干湖》、吉林市《梦回乌拉》和《满韵清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演艺品牌;完善提升吉林省歌舞团《雪韵春光》、全省各级各类团体演出的二人转剧(节)目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艺品牌;不断创新集安市歌舞晚会《风情鸭绿江》、东北风音舞诗画剧《长白风情》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演艺品牌。在全省重点冰雪旅游城市和景区规划建设演艺场所,创新与演艺公司的合作模式,推动演艺品牌剧(节)目驻场(定期巡回)演出。

 3.创新现代冰雪传媒方式。以市场为驱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传媒体系;鼓励省市电视台摄制高水平的吉林冰雪旅游广告片、宣传片、纪录片,在重要渠道播出;依托影视、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动画方面的院校、企业、媒体,创意制作开发以吉林冰雪文化为背景的各类出版物、游戏、动漫、微电影等;拍摄吉林冰雪文化题材的电影,举办吉林冰雪影视艺术节、音乐节等,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

 三、壮大冰雪关联产业

 (一)着力扩大商贸服务,促进冰雪经济繁荣

 1.突出特色购物。创意研发与改良包装吉林冰雪特色旅游商品,扩充品类,制造终端产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产品体系。优选涵盖东北三宝、长白山珍、吉林鲜米、营养杂粮、美食鲜货、民族工艺等6大类300个地方名优特新商品,打造成为旅行必购“吉林礼品”品牌。争取在长春、延吉、珲春等地对外开放的机场、陆路口岸开设进境免税店。在重点冰雪旅游城市建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规划建设具有冰雪旅游特色的智慧化休闲商业步行街区,引导支持大型零售企业设立旅游超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场所景区化经营。挖掘吉林影视、汽车、民族等特色元素,打造“吉林冰雪旅游符号”和消费聚客锚地。支持县域开展商旅文融合发展试点,到2020年打造不少于10个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县。

 2.做精特色美食。加快制定吉菜标准,突出打造吉菜餐饮品牌,重点提升满朝蒙等民族菜、特色小吃、宫廷菜、中医药膳、参茸林蛙等菜系,促进餐饮与民俗文化体验互动,提升餐饮附加值。举办中国饮食文化(吉菜)博览会暨吉菜美食节、“游吉林、赏冰雪、品吉菜”系列活动;挖掘整合推广地方名企名店,开发经营以少数民族及关东民俗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与食疗养生菜谱。

 3.做优住宿服务。在重点旅游城市和环长白山区域引导建设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数量充足的住宿设施。有序引进高星级品牌酒店,培育酒店管理公司,提高酒店管理现代化水平;发展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森林人家、乡村客栈、长白雪屋等多种旅游住宿业态;鼓励结合地域特色,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关东民俗、生态休闲、冰雪运动等主题酒店。

 (二)打造智慧冰雪体系,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智慧冰雪”发展,打造“互联网+流通+冰雪+服务”模式,建立贯穿冰雪产业全要素、全链条的智慧技术应用和管理体系。广泛利用VR、5G、北斗卫星、云服务平台等高新科技手段,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冰雪产品,开展咨询、搜索、体验、预订、支付、导航等综合服务;强化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终端应用,及时监测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处理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冰雪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冰雪产业提档升级。

 (三)着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谋求产业领域突破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冰雪产业研发、制造与战略投资商,推动吉林省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交易中心。支持企业提高设计、研发能力,鼓励优秀冰雪运动员、冬季奥运会冠军等自主创办冰雪器材品牌;支持长春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高端冰雪体育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支持四平、延边等地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园区;依托省内特有的高性能纤维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合作,研发户外运动、冬季运动服饰系列产品;鼓励引进、研发生产压雪车、浇冰车、雪地观光车、雪地摩托车、冰球、冰壶、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突破。

 (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基础

 1.加快航空交通建设。建设“一主多辅”机场群,打造“经长飞”的省内对冲式、轮辐式支线航线网络,完善功能衔接、相互配套的省内外干支结合航线网络。推动长春机场成为枢纽机场,加快建设长春机场二期扩建、松原机场工程,迁建延吉机场,复航吉林二台子机场,新建四平等机场;依靠基地公司、组建吉林航空、吸引创建第二基地,实现运力多元化;依托长春、延吉、长白山、通化、白城等机场,加密冰雪产品重点客源地城市航线航班;加快推动长白山机场申请为临时口岸机场,开通境外航线;加大补贴力度,鼓励旅行社运营冬季旅游包机。

 2.推进快速铁路连通。扩能改造长春—白城铁路,2018年建成通车;建设四平—通化、白河—通化、敦化—白河铁路客运专线,形成联接东部城市的快速铁路环线;争取2020年全省实现以长春为中心,以高(快)速铁路为骨干,通达省内各市(州)的2小时铁路旅游圈。

 3.加密高等级公路路网。推进“五纵四射三横”高速公路网建设,贯通集安至通化、龙井至大蒲柴河、辉南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等省际大通道、山水旅游通道。到2020年,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市县两级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加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景区公路、农村公路的衔接,3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提等升级冰雪旅游关联度高的国省干线,实施干线与主要冰雪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实现景区与干线路网顺畅连接。

 4.完善交通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东西南三条冰雪“精品之旅”与“雪地穿越廊道”交通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旅游公路服务区建设,配套增加旅游交通标志标牌;加快推进长白山等重点冰雪旅游景区“零换乘”综合枢纽中心建设,解决高铁与沿线重点冰雪景区接驳班车问题。开通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主要客源地至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长白山景区等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冰雪直通车”。加强重要冰雪旅游城市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建设,强化吉林省旅游集散中心作用。

 四、增强冰雪产业支撑

 (一)加强冰雪教育培训

 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院系、相关学校以及长春新区国际体育文化产业中心等社会专业机构,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与第三方培训模式;培训国际冰雪体育专业人员;建立完善冰雪教练、师资培训体系,实施冰雪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工程,加强冰雪方面学历教育,鼓励举办各类培训班,加速培养一批冰雪骨干教师;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冰雪俱乐部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和社区指导冰雪活动;编写出版青少年冰雪教材;加大冰雪专业学生培养力度,扩大生源;培养、培训冰雪各类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娱乐运营、节目创意等中高级管理人员,将我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教育培训中心”。到2020年,全省实现培训教练员、裁判员、校园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10000人。

 (二)构建冰雪人才体系

 建立年龄层次衔接、项目结构多元、训练规模合理的冰雪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梯次配备、互为依托的运动员输送格局。落实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政策及相关待遇;妥善安置退役优秀运动员,扶持优秀冰雪人才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培育建立滑雪(冰)指导员的规范化职业制度;围绕冰雪产业发展和节事赛事需求,构建外语、滑雪、医疗等各类冰雪志愿者服务体系。实施冰雪产业引智工程,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冰雪体育教练员、赛事运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强化吉林冰雪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加强人才输出服务与管理,建设全国冰雪产业人才交流中心。

 (三)强化冰雪产业研发

 推进“冰雪+科技”融合,提升冰雪产业的科技支撑,提高研发能力,着力破解国内冰雪装备制造、软件开发等中高端技术瓶颈,努力将吉林省打造成为冰雪产业科技研发中心。研究制订《吉林冰雪产业分类标准》《吉林冰雪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吉林冰雪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研究发布《吉林冰雪产业发展暨中国冰雪产业年度报告》,收集国际、国内冰雪产业数据,建设中国冰雪产业数据库,成为中国冰雪产业研究中心。

 (四)构建冰雪品牌体系

 1.构建冰雪旅游品牌体系。主打“长白山国际冰雪”“玩雪到吉林”“长白山冰雪运动极限挑战”“中国第一·雪地穿越旅游廊道”“世界雾凇之都”“最后的渔猎部落”“雪国狩猎”“关东雪村(乡)”“净月瓦萨国际越野滑雪”“梦幻冰雪·快乐延边”等系列品牌,建立吉林冰雪产业品牌形象系统。

 2.打造冰雪会展节庆品牌体系。举办中国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暨冰雪旅游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国际性冰雪产业盛会,使吉林成为永久会址;建设中国冰雪产业国际交往中心,加强与世界知名冰雪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世界雪雕大会,促进雪雕文化艺术交流。培育冰雪会展龙头企业,引领冰雪会展发展。创新策划各类冰雪节庆会展活动,统筹安排时序,形成丰富多彩、亮点频现的“吉林冰雪节庆会展季”。

 3.创新市场宣传营销模式。统筹冰雪产业形象推广,突出冰雪旅游公益宣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各类媒体宣传吉林冰雪旅游形象;构建网络媒体矩阵,开展全方位、全景式冰雪旅游营销体系;依托互联网综合门户、旅游门户及其网络联盟优势,开展冰雪专题营销、联盟营销,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通过全网社交媒体传播,开展吉林冰雪旅游采风体验式营销;围绕冰雪旅游户外商品、装备器材、度假商品、特色美食等,打造永不落幕的“吉林冰雪旅游商贸展会”。

 (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1.创新投融资体制。统筹运用现有基金(服务业)或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冰雪产业发展。出台吸引大额投资的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冰雪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体育、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经认定后享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政策,重点支持区内基础设施以及冰雪产业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冰雪休闲项目以及与冰雪旅游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重大冰雪运动场馆、接待游客的各类运营服务与配套设施等领域。

 2.完善消费政策。各级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增强青少年冰雪运动消费意愿。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冰雪运动推出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为景区、滑雪场、冰雪运动俱乐部、餐饮行业、旅行社、滑雪者等提供一揽子保险计划,分担冰雪运动风险。各级体育部门归口管理的冰雪体育健身场所,安排学生半价、学龄前儿童免费开放,安排一定时段免费向学生开放;鼓励民营冰雪健身场所在非高峰时段低收费开放,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规模,引导与培育大众冰雪运动消费习惯。

 3.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将冰雪产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用地需求;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土地建设的冰雪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划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兴办冰雪场地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冰雪场地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    4.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及省出台的取消、停征、免征和降低标准收取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对经认定为符合条件的从事冰雪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旅游、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旅游、文化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可依法在税前扣除,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可依法在税前加计扣除;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新办服务业企业,3年内免征自用房产和土地的房产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成立推进机构。成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省冰雪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旅游部门。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县(市、区)政府建立相应机构。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冰雪产业的战略意义,切实把冰雪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冰雪产业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政策措施要向冰雪产业集成、招商引资要向冰雪产业延伸、专项资金要向冰雪产业倾斜、宣传推广要向冰雪产业侧重,为冰雪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规范明确议事规则,统筹安排工作计划。完善会议制度,省和各地发展冰雪产业工作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产业发展调度会。落实监督检查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省冰雪产业发展情况检查,对重大项目进展、市场秩序、营销效果等方面进行督查。

 (三)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监控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加强交通监管与清雪保障,确保冬季交通安全;加强工商监管,确保市场秩序;加强食药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物价执法,确保游客利益;加强气象预报,预防极端气候;加强旅游合同执行监管,确保当事人权益。发生突发事件,相关部门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把冰雪产业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形成管理联动。

 按照本意见所提出的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方案,细化措施,确定时限,确保实施见效,加快形成全省共建、全民参与、全社会共享的冰雪产业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