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7689974857/2021-06016 |
分 类: | 其他法定公开信息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商务局 |
成文日期: | 2021年06月10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63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吉市商议〔2021〕2号 |
发布日期: | 2021年07月29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7689974857/2021-06016 | 分 类: | 其他法定公开信息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商务局 | 成文日期: | 2021年06月10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63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吉市商议〔2021〕2号 | 发布日期: | 2021年07月29日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63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市商议〔2021〕2号
张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638号提案)收悉。经市商务局会同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政数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浓厚氛围
2020年4月,吉林市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9月,省政府印发《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商务局围绕方案的实施采取措施,推进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建立工作机制。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30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并于2020年8月印发《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二)制定扶持政策。根据国家借鉴复制前四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要求,我市借鉴长春、呼和浩特等城市相关扶持政策内容,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市政府指示,本着整合现有资源、节省财政资金的原则,初步形成《促进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主要包括支持跨境电商园区平台、第三方功能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和重大跨境电商项目招引等方面内容。已履行公众参与、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三)推动跨境电商核心示范区建设。吉林经开区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对跨境电商核心示范区进行规划,逐步启动园区各功能区建设,为企业提供配套支撑,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同时市商务局申请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449.7万元,用于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和网红直播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加强“两化”融合,助力转型升级
(一)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评定。近年来,两化融合工作在助力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工信局组织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指导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各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1户,其中建龙钢铁、华微电子等14户为国家级试点企业,金洪汽车、航盛电子等17户为省级试点。积极指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工作,按照政策规定奖励已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目前我市已有华微电子、建龙钢铁、航盛电子、昊宇电气、小糸车灯、吉林化纤等6户企业通过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二)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对标工作。依托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平台,组织我市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共计审核通过507户,其中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有2户,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21户,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231户,起步建设阶段的253户。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平台指导企业掌握自身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帮助企业了解本企业、本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三)推进云平台项目建设。一是东北电院开元科技有限公司“能源清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已经建设完毕,该项目解决了过程工业数据采集与传输问题,完成了十余家发电企业用户发电机组运行数据、环保系统运行数据、供热系统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二是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设备管理生态平台”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该项目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搭建智能设备管理生态平台,辅以相关手段,实现设备运维便携化、设备诊断智能化、现场管理透明化,最终实现设备效率、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三、加强人才培养,破解发展瓶颈
市人社局围绕贯彻落实省《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2.0)版)》,在广泛学习借鉴各省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吉林市实际,从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扶持力度、培育扶持本地“双创”人才、引进留住高校毕业生等紧缺人才、加强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聚才环境等方面,研究起草了《吉林市集聚人才激发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吉林市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的若干措施》。将为进一步吸引、留住和用好各类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目前,两个文件已经政府专题会议研究,下一步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四、加快数据汇集,发挥应有效益
(一)持续谋划新基建“761”工程智能信息网项目,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
2020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牵头,成立了包含各县市区、开发区数字化管理部门、工信局、商务局等的工作专班,持续谋划和汇总各单位、各地区智能信息网项目,不断协调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落地开工,部分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二)印发《吉林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2020年11月27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吉林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该条例明确了管理部门,建立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了大数据平台核心作用,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共享,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强调了数据安全和法律责任。
1.推进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2019年11月,吉林市政务信息共享网站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正式开通上线,建立完善通知公告等10个网站栏目,发布工作动态50多条。完成了6个基础类、30多个主题类、47个部门类、11个地方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注册工作。
2.梳理数据共享需求,制定共享责任清单。以数据需求为导向,分别印发了包含三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责任清单和包含市级50个部门945类共享信息。截止目前,全地区346个部门接入平台,上线目录6266个,发布共享服务接口34个,归集4.5亿条数据。
3.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制定并印发了《吉林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服务接口申请、授权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分5批次转发了包含人口、社保、婚姻、税务、企业登记信息等政务服务高频数据服务接口138个,推进数据共享应用。
市政数局将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加快数据汇聚,对已归集的数据逐步开放共享,完善“吉事办”数据支撑,实现高频事项可通过数据共享达到所办理事项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依托全省大数据平台,探索公共数据面向社会开放,把数据要素的价值、红利释放出来。
吉林市商务局
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