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商务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7689974857/2020-11692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1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07号委员(党派团体、联名)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商议【2020】2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25日
索  引 号: 112202007689974857/2020-11692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1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07号委员(党派团体、联名)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商议【2020】2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25日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507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市商议〔2020〕2号

农工党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推动数字吉林建设的建议》(第50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以建设“中国淘宝村”为契机,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淘宝村建设、电商扶贫等各项工作,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新引擎,助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一、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全市电子商务网站和服务平台达到120个,团购网站近30个,仅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注册网店数已突破1.5万家,全市电商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阿里巴巴研究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淘宝村”名单,吉林市黄松甸村、棋盘村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淘宝村”称号,王家村、大荒地村连续两年获得此项殊荣。目前,吉林省仅有的4个“淘宝村”均产生在吉林市,占东北三省“淘宝村”总数的四分之一(东北三省16个)。2016年以来,吉林市4个“淘宝村”网络销售额快速增长,平均每年递增40%以上,三年累计销售额2.35亿元,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7000余万元,累计72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创造就业岗位近千个。2019年6月1日至18日网货节期间,黄松甸全镇网上销售8万余单,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三年来,吉林市“淘宝村”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业态模式逐渐提升,产品特色逐渐突显,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淘宝村”建设和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淘宝村”建设的“吉林模式”,因此,吉林市被授予“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奖”。“中国淘宝村”已成为吉林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

(二)积极打造“电商镇”、“电商村”

全市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总计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5个、各类村级服务站223个。2019年,我市共有2个镇被评为省级“电商镇”,蛟河市庆岭镇庆岭村等20个村荣获2019年吉林省“电商村”称号,获得省奖补资金260万元。2016年至2019年底,我市共有5个镇、64个村荣获“电商镇”、“电商村”称号,共计获得奖补资金790万元。通过村级服务站建设,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商产业园累计引进企业87户,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45亿元。2017年蛟河市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商务部绩效评估实地验收工作中,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绩效评价第一名。

(三)组织开展线上农村电商培训

202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抗“疫”工作要求,本着减少会议、减少人员聚集的原则,在疫情防控期间配合省商务厅做好免费线上农村电商培训。市商务局通过下发文件、发布信息等方式统筹安排全市各县(市)区商务部门组织辖区范围内的涉农电商企业人员、电商创业者、返乡大学生及农民工等人员报名参加免费的线上农村电商培训。免费线上农村电商培训的授课内容主要涵盖了电商政策法规、区域产业电商、县域农村电商、电商扶贫和抖音、快手、淘宝等短视频,微商,传统平台电商等方面。截至目前,已开展免费线上农村电商培训授课活动8次,参加线上培训学员1019人次。

(四)帮扶滞销农副产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按照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帮扶农村滞销农副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的工作要求,市商务局积极沟通吉林市百业集团,依托百业集团下属的吉林百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网络平台直播的形式帮助我市农村滞销农副产品进行线上推广销售。截至目前,一共帮扶了吉林地区43个行政村在线上推广销售当地滞销的大米、豆油、木耳、蜂蜜、玉米、乌拉草制品等农副产品。

(五)整合物流资源,降低农村电商流通成本

全市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乡级物流中转站、村级物流服务点启动建设。圆通、中通等12家物流快递公司在有贫困村的乡镇注册运营,中国邮政集团吉林市分公司在贫困村建成邮政便民驿站54家,基本实现定期、定时配送到村、到户,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快推进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引导淘宝、京东、苏宁等省内外电商平台企业和邮政、供销系统现有的资源优势,规划布局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天猫优选”、“村播计划”等项目,完善各村电商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天猫优选”合作店的方式,促进当地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当地农产品上行工作。尽快整合有关政务、农技、电信、邮政、金融等服务。让贫困农户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高效、便利、快捷的综合服务。

(二)组织开展好农村电子商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利用吉林市百业电子商务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大学签约合作成立淘宝大学吉林市培训中心的合作基础,积极开展电商培训、电商直播等工作。针对扶贫干部、农村创业青年等开展多方面的电子技能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对象的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帮助县乡村干部“上网触电”、帮助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增加就业渠道、掌握电子商务应用知识。

(三)着力引导本地乡村做好网销产品整合与开发工作

重点是指导地方立足自身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农特产品、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速实现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具体要做好当地农产品信息采集、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供需产品信息对接、特色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产地直供”电商基地建设等工作。

(四)利用电商平台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重点依托淘宝、京东等全国性电商平台和省内知名电商企业,开设地方特色产品展示馆,推动本地农产品在全省、全国销售;通过电商平台的预售、众筹模式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支持鼓励所有农产品电商企业采取网订店取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助推本地农特产品销售、进超市、进机关、进社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农村农副产品+知名电商企业+供应链”的精准销售模式,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

(五)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延伸农村经营县域服务网络,保证农产品网销和农村网购物流配送的准确、及时送达。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社以及各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的物流配送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运力,完善到村到组物流的集体配送。同时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充分应用大数据,推动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发展,发挥市场配置物流资源的作用,提升投送速度,改进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下乡、进城双向流通,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六)加大电商发展典型经验的宣传推介力度

及时总结各地通过电商致富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典型引导和加大宣传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营造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

 

(印章)

2020年 6月11

联系人:谢志超  18104320608

吉市商议【2020】2号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07号委员(党派团体、联名)提案的答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