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358R/2024-05572 |
分 类: | 财政方面、金融方面、审计工作 ; 报告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审计局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年07月25日 |
标 题: | 关于2023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8月01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358R/2024-05572 | 分 类: | 财政方面、金融方面、审计工作 ; 报告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审计局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年07月25日 |
标 题: | 关于2023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8月01日 |
关于2023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按照工作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在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坚决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坚定扛起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使命担当,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结果表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经济发展实现标志性提升。面对外部需求走弱、工业品价格下降等严峻挑战,全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精准出台17项稳经济政策措施、70个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升规入统培育壮大行动,一二三产主要指标渐次进入全省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排名全省第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现标志性提升。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96万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0个,遗留多年的棚改停缓建项目得以解决,1155户居民回迁安置,为5567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87万元。解决4.7万户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问题,7个“保交楼”项目竣工交付。
——聚焦主责服务大局,狠抓审计整改。把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体推进,上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84个问题中有8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整改率97.6%。制定了关于完善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程,向市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移送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线索31件。
一、财政管理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压减,金融风险稳步缓释,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撑。各部门和单位能够认真落实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
1.部分项目预算内容未细化。
2.个别资金预算执行率较低。
3.未严格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个别国有企业应缴未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5.个别企业未按要求编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二)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30个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白条入账、多缴供热费、挤占学生餐费弥补办公经费、违规为获刑人员缴纳社保基金、将公款私存于财务人员个人账户、挪用专项经费列支福利费、挪用课后服务费发放值班费等问题。
(三)下级政府财政决算情况审计
根据年初审计计划,对某区政府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预决算管理方面,预决算差异较大,财政与预算部门之间往来账款金额不一致,7家单位决算不真实,扶贫项目未及时取得收益,产业扶贫项目未约定收回投入本金;二是资产及企业管理方面,未建立征而未用土地台账,未有效管理征而未用23公顷土地,160处房产、67公顷土地及铁路专线等资产账外管理,企业长期滞留财政资金,企业坐支国有资产处置收益。
二、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单位贯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各单位能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实际,推进相关规划体系编制和配套政策落地见效,有力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各别项目推进缓慢,未按期竣工;个别项目未按规定用途支出专项债券资金;个别建设项目招标漏项。
(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某县2020年至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在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管理和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存在的问题:个别项目推进缓慢;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或工程价款结算;超范围使用专项债券购买计划外设备;个别项目工程监理未履行招标程序;个别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受省审计厅委托,开展了某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单位能够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但在贯彻政策部署、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存在未严格落实林长制相关规定、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林地被侵占、制定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与上级要求不符、未及时收缴森林资源出租收入等问题。
(四)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占用使用清查情况督查
按照市委部署,开展了对市本级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占用使用清查情况的督查工作,揭示了部分国有企业欠收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等问题。同时,编制了《吉林市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房屋土地等资产统计手册》和《吉林市市属国有企业房屋土地等资产统计手册》,确保国有资产规模完整、底数清晰。
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一)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对吉林地区五个县(市)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及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存在的问题:就业工作信息公开不到位,将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在管理等重要岗位;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失业、一次性扩岗等补助资金,向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就业见习、稳岗等补贴资金;个别人力资源机构挪用滞留稳岗补贴;个别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及个人获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个别企业及个人以虚构劳动关系等方式骗取创业担保贷款,企业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创业担保贷款。
(二)“一卡通”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对2个市(县)扶贫脱贫、农村社会保障等7类惠农补贴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存在的问题:统计的耕地面积数不够精准致使少数人不当得利,未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导致农户未享受相应补贴,未及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多领取一次性及玉米生产者补贴,临时救助款结余未及时缴回财政。
(三)畜牧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对吉林市2021年至2023年畜牧业发展资金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相关单位能够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推动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未完成无抗养殖技术推广、肉牛大村等5个约束性任务,监管不力导致资金未发放至补助对象。
四、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3家国有企业及其所属的16家子公司进行了审计,存在的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公司劳务派遣管理费标准不一;个别公司多发职务津贴、工资;未经集体决策虚构业务多次转出大额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擅自核销预付款项;部分土地产权不清、个别房产未办理产权登记、账外管理,资产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个别房产、土地和部分公车长期闲置;材料管理严重失控、工程物资下落不明存在损失风险;病休人员审核程序不规范;未收回为挂名人员代缴的“五险一金”;车辆保险采购项目未履行招标程序;未在广告发布期满后及时撤除车身广告。
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据法定职责移送市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或出具了审计处理意见。审计指出问题后,事涉县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采纳审计建议,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整改。下一步,市审计局将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紧盯问题不放,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五、审计建议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稳住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以及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系列措施,确保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健全支出标准体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严格资产配置管理及监督;加大各类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提升资源统筹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保障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
(三)着力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对金融、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筑牢安全屏障。聚焦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项目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四)着力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依法规范权责,国有企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企、坚持权责对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强化资产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盘活或及时处置长期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