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审计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58R/2023-07359
分  类: 财政方面、金融方面、审计工作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7月28日
标      题: 关于2022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11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58R/2023-07359 分  类: 财政方面、金融方面、审计工作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7月28日
标      题: 关于2022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11日

关于2022年度吉林市本级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2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主六双”、“四六四五”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聚焦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实体经济发展、兜牢民生底线、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全市工作大局。结果表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总体部署,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突发性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砥砺前行,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稳经济、防风险、惠民生,全市振兴发展取得新的扎实成效。

    ——全力以赴稳定经济运行。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出台多项加速经济恢复政策,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项目建设稳中提质、消费市场稳中回暖、农村经济稳中加固,全年经济逐步回稳、持续恢复。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1.78万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2万人;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连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92%;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0个,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19万元。

——聚焦主责服务大局,狠抓审计整改。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向相关部门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66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我市要求,压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举措,坚持台账管理,对账销号,上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169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及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审计了市财政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19.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1亿元,收支平衡;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9.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9.4亿元,收支平衡。

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撑。各部门和单位能够认真落实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项目预算内容未细化。

个别项目没有体现项目具体内容。

2. 科学技术支出执行率较低。

科学技术支出实际完成金额与预算差距较大。

3. 上级专项资金支出比例较低

4. 存量资金未及时上缴。

截至2022年末, 36个部门的项目结余资金未及时上缴

    (二)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

37个单位存在未及时清理往来账款134万元、支出未履行“三重一大”制度、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支出57万元等问题。

    二、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相关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结果表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单位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实际,组织“一主六双”相关政策落实工作,有力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个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某县2020年至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在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管理和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及时拨付债券资金,充分发挥了专项债券带动投资的作用。但也存在个别项目收益预测不严谨以及收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受省审计厅委托,开展了某区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相关单位能够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扎实推进自然资源开发保护。但在贯彻政策和决策部署、目标完成、履行监督责任、资金和项目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河长巡河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未经许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到位、专项资金未及时拨付使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尚未办理财务决算等问题

    (四)消费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开展了消费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2020年至2022年2月我市投放消费券资金1.06亿元,拉动消费7.61亿元。结果表明,各级政府部门能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保一统筹”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消费券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消费券拉动增量、提振市场活力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消费券投向单一、刚需消费比例高、未按上级文件要求选择活动主体等问题。审计指出问题后,县区政府持续优化和调整消费券投放策略,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提升了消费券投放质效。

    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一)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绩效情况审计。

对某县2016年至2021年扶贫项目形成资产的后续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共涉及资产678项、资金9.22亿元。在资产管理、资产后续管护运营和处置、收益分配和绩效方面存在扶贫项目资产清单不准确、公益性资产维修维护不及时、项目资产未按约定取得收益、项目资产闲置等问题。

    (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某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能够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管理和使用抗疫国债资金,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投产达效。在项目推进、资金管理使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物资管理不善、结余资金未及时清理、个别项目未达到建设目标、个别项目建成后闲置等问题。

(三)疫情防控接受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对吉林市疫情防控接受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单位能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捐赠款物管理相关规定,平稳有序地推进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和调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但也存在各部门之间物资收发数量不一致、部分捐赠款物尚未有效利用等问题。

    四、其他重点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一)开发区腐败问题监督整治专项审计。

按照我市开发区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对吉林市开发区的经济业务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工作坚持以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开发区土地收储出让、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资产管理使用、与民企经济往来等经济业务全过程、各环节,向市纪委监委移交了24个问题线索,涉及金额11.03亿元。

(二)因历史遗留问题尚未竣工结算项目专项审计。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对环山街三期和人民大剧院电力工程项目开展了专项审计,涉及资金1.29亿元。重点关注了项目可研立项、招标投标管理和工程结算等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纠正工程结算偏差、需重新确认BT结算利息、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四制”要求等审计建议,有效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的规范管理

    (三)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监督整治专项审计。

    按照我市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对大米品牌专项经费、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费用补贴、农发行贷款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向市纪委监委移交了14个问题线索。    

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据法定职责移送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或出具了审计处理意见。审计指出问题后,事涉县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采纳审计建议,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整改。下一步,市审计局将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紧盯问题不放,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市审计局将在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五、审计建议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稳住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以及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系列措施,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完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严格资产配置管理及监督;加大各类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提升资源统筹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保障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

(三)着力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对金融、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力度。进一步压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聚焦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项目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