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审计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58R/2019-12262
分  类: 财政预决算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标      题: 关于吉林市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58R/2019-12262 分  类: 财政预决算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标      题: 关于吉林市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关于吉林市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

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着力“查问题、防风险、促改革”。工作中,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注重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以及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从审计情况看,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亿元。   

    ——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置换存量政府债务20.3亿元,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省级贫困村脱贫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42个省级贫困村出列、8594名贫困人口减贫目标如期实现;完成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4项,深入落实“河长制”,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经济体检”不断深入。聚集主责主业,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审计查病、治病、防病的“经济体检”功能。

审计整改取得实效。建立审计整改督查信息系统,实现审计整改进度全程参与、成果全方位跟踪监督,闭环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审计发现的240个问题已整改199个,整改率82.9%。96项审计建议被采纳,《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扶贫政策落实及扶贫资金审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等相继出台,审计为市财政新增可用财力1.75亿元。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及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18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53.7亿元,支出总计253.7亿元,收支平衡。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预算管理及市直部门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日趋完善,违规问题的数量和金额逐步下降。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量资金未及时清理3075万元。截至2018年末,吉林市多个部门的69个项目资金向下年结转超过两年,金额3075万元。

二是部门预算中收入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较大。

三是部门预算中支出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较大。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预计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返还资金3833.4万元,当年实际使用1101.9万元,为预算的28.7%;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预计全年商品和服务支出1676.1万元,当年实际使用562.1万元,为预算的33.5%。   

四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市急救中心由于未及时向市政务服务网管理办公室申请,导致无法于2018年度实施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

    (二)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18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依法对51个单位的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从审计结果看,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务内控制度日趋完善,违规问题的数量和金额逐步下降。审计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部门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资金6885万元。其中:2个单位滞留非税收入1532万元,1个单位违规收取培训费953万元,5个单位580万元部门存量资金未及时上缴财政。1个单位支出效益不佳3070万元,5个单位未履行政府采购手续支出543万元,2个单位超预算支出152万元,1个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损失55万元,1个单位未经审批组织多名职工出国培训、招商。

二是部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资金1.72亿元。其中:5个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10973万元,1个单位违规调动资金4460万元,1个单位违规管理资金676万元,4个单位未及时清理往来款581万元,4个单位财务核算不规范531万元,1个单位标准化厂房运营负担较重且闲置率较高,1个单位大量房产闲置,1个单位低价出租国有资产。

    二、三大攻坚战相关情况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审计情况

围绕中心工作,各项审计中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变化及管理情况,我市能够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推动吉发集团获得AAA信用等级评定,组建并运行市投融资担保公司,全市未出现一笔债务逾期违约,全年新增债券资金36.4亿元,置换存量政府债务20.3亿元。结果表明,我市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债冲动得到有效遏制,债务风险正得到有序有效防控。

(二)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管理审计情况

吉林地区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结果表明:我市各部门和9个县(市)区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精准、安全、绩效”,突出“两不愁、三保障”重点任务,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扶贫政策落实不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61人不符合标准,未及时退出;9859人应享受未享受新农合医疗补贴、学杂费免除和免费午餐等优惠政策;建档立卡信息不准确或填写内容不完整4408人;相关扶贫政策和管理制度公示不到位。二是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由于管理不到位,3个项目904万元资金存在安全隐患;扶贫及村集体分红资金闲置1380万元;当地政府代企业偿还贷款500万元;超限额使用现金、固定资产未入账、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记账不及时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三是扶贫项目绩效有待提高。由于扶贫制度不完善,导致12个使用脱贫基金贷款的项目实现的分红金额低于财政贴息;因项目经营管理不善,6个扶贫项目未分红或未足额分红;3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还有的项目未经审批改变贷款资金投向。

(三)环保项目及资金审计情况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开展了对桦甸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桦甸市能够认真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采取积极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未统筹考虑财力基础、项目整合等因素,致使水利、环保规划中有67个项目未能按时开(完)工;5户企业未按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14户企业的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二是有三项上级污染防治任务未按计划时间完成;供水管网漏损率超过规定指标。三是河湖水域内的垃圾、污染物等清理不及时;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河流排污口设置不符合入河排污口布局规划;未按规定制定取水计划;5项环保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即开工建设。四是水生态等141个项目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未按规定和标准征收水资源费;应缴未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17万元。

三、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情况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目标责任任务,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和“六稳”要求,持续跟踪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对乡村振兴、农村公路、收费清理改革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

(一)乡村振兴审计情况

按照上级机关统一部署,对磐石市2017至2018年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存在污水处理站试点、无害化处理池等项目未完成建设,农民合作社发展项目资金闲置,农机装备库棚、农村改造厕所等项目建成后闲置或改作他用,涉农项目未验收即投入使用,未经审批改变耕地用途等问题;二是存在补贴发放管理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补贴发放不及时导致资金闲置,违规申报惠农补贴资金,超范围发放低保、移民补贴等问题;三是存在应收未收土地承包费,不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二)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对磐石市和龙潭区的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进行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未及时拨付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868万元;二是未按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145公里,117公里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不达标,未按规定对2681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此外,由于农村公路本身建设标准相对较低,超载车辆造成道路严重受损,个别路段破损率达到36%。。

    (三)卫生学校异地新建二期工程审计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超概算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部分工程未按合同约定完工;资产抵账批复文件与所附评估明细表中的标的内容不一致,存在国有资产损失风险;未对项目征地拆迁费用进行审核,存在超付征地费用风险未经财政部门审批,以中介机构结算书为依据支付工程款,存在超付风险。

(四)市本级收费清理改革审计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取不到位;二是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方式仍以银行存款为主,不符合政策导向;三是公路项目质量监督复测支出未履行政府购买服务程序。

(五)清收还林审计情况

    主要存在253亩还林林地存在复耕和林地成活率不符合标准、应配套未配套清收还林资金194万元的问题。

    四、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按照《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两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规定,对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实施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两户国有企业能够围绕市政府确立的企业定位,适应功能定位调整和金融政策收紧的新形势,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一)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8.3亿元,对外贷款逾期未收回8.8亿元,对外贷款利息未收回0.3亿元;二是下属公司受让房产少缴契税1862万元,低价受让博大公司股权导致出让方少缴个人所得税,未取得合规发票导致对方少缴税款;三是下属企业股东私自占用企业资金4630万元;四是违规将高薪酬劳务人员工资拆分发放131万元;五是下属公司在未编写可研报告情况下投资收购5家企业;六是存在违规发放防暑降温费、超标准发放职工供热费的问题。

(二)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是账务处理不规范致使损益不实11896万元;二是将房产无偿借给改制企业影响国有资产收益;三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超授信额度发货392万元;部分收入和保证金未及时纳入账内核算;四是已完工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

针对上述问题,事涉县(市)区、相关部门、企业按审计处理意见,正在积极整改。   

    五、审计建议

    (一)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一是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促进预算管理规范化;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扶贫、环境保护、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切实推进财政提质增效。

(二)强化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相关措施。一是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存量、严控增量;二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整顿,严肃惩处侵占、虚报冒领等行为,加强部门间信息整合,精准施策,提高扶贫资金和项目绩效;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本级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任务部署,切实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三)持续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一是强化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确保重大政策及时落地、发挥效应;二是加强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统筹协调,推进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效能;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一是完善对外贷款监管体系,加强对外业务管控,开展有效的风险防控;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履职不到位、关键环节把关不严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三是做好国有资本运营工作,坚持把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强化企业自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