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786/2023-15905
分  类: 人事人才 ; 意见;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2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06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人社议字〔2023〕1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786/2023-15905 分  类: 人事人才 ; 意见;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2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06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人社议字〔2023〕1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506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民盟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奏响时代强音的建议》(第506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入校地企人才对接合作”的建议

  (一)建平台促对接。校地企人才对接合作是开发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我市按照省专项工作要求,全面统筹我市校地企人才对接工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完善校企双向合作沟通机制,定期在平台发送《吉林市高校毕业生信息册》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快讯》。不定时的在“服务企业联系群”发送高校毕业生求职信,在“高校工作群”发送企业需求信息。组织我市企业到域内外高校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实现学校与企业全天候跨地域对接。

  (二)勤对接促合作。积极与驻吉高校与“专精特新”等特色产业沟通,以企业需求和引才留才为导向,倡导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把更多高校资源带到企业去,增进高校对企业办企文化、岗位要求、人才培养的了解。邀请企业家走进高校,办好针对性的宣讲会、对接会、双选会,适时召开企业专场招聘会,为企业进校对接招聘提供便利和保障,激发学生创业就业动力。

  (三)强培养求实效。通过 “订单式培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模式,建立常态化携手促就业合作机制。实行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可定向提供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在设施设备、实习实践方面的优势,促进就业与培养的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更好对接。结合我市实际促进省内高校、研究院所开设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不同领域的专业或课程,重点培养和引进康养旅游、山地四季运动、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人才。

  二、关于“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

  (一)多管齐下宣传。2020年我市注册“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官方账号”入驻抖音、快手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我市返乡创业政策与创业典型明星,拍摄返乡创业系列专题短视频。推介优秀创业项目,感召吉人回乡创业,目前拥有近7万粉丝,单视频浏览量达800万次。积极与国家电视台、省市广播电视台栏目组合作,对我市优秀的创业大学生代表曹曦、蔡雪等进行专题采访。通过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故事,介绍我市返乡创业政策,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知晓家乡建设对他们的期待,同时让返乡创业大学生有信心回乡创业。

  (二)优势资源宣传。积极鼓励各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依托北华大学就业云平台,举办线上招聘活动,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78660个,努力打造线上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吉林医药学院引入北森生涯、就业桥、森途学苑三家线上就业指导平台,建立“大学生职业拼课堂”等大学生型职涯讲座品牌,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咨询,累计提供咨询1200余人次。吉林工业经济学校与吉林优博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密切合作,直播导师定期为校内学生授课给予技术指导,带动毕业生实习就业。

  (三)企业爱才宣传。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吉林市企业家节”。2021年、2022年连续举办两届“吉林市企业家节”,每次评选出30位吉林市优秀企业家,并在省、市主流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纸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识才、敬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今年我市将继续用好“吉林市企业家节”人才品牌,办好“第三届吉林市企业家节”,通过活动激发广大人才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关于“加强毕业生留省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2022年7月我市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对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项部署,负责统筹协调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工作任务落实。重点调查我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对接高校培养计划,促进本地高校针对本地重点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留吉就业创业率“双提升”。

  (二)举办创新大赛。吉林市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丰富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活动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导师,对有意向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创办企业预期盈利水平、项目拉动经济和带动群体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有力宣传我市创业创新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拓宽了思维与视野。

  (三)优化创业指导。自2022年8月起,我市建设了13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训中心,实训中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岗位,根据高校毕业生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匹配相关专家答疑解惑,不定期地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培训、市场分析及预测等各类活动,让高校毕业生更快融入就业创业社会氛围中。目前实训中心已入驻141名高校毕业生,现已成功孵化高校毕业生15人。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依托林省市场主体准入“e窗通”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登记服务。

  (四)用好高校资源。北华大学推进“筑巢圆梦”计划、“订单式”培养计划、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等就业项目,引导学生留吉创业。林学等三个专业近5年订单计划完成率100%。推动短学制职业教育与培训融合试点,批准各职业学校在实用技能领域开设37个短学制专业,用于为企业开展急需人才订单培养。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长春龙杰汽车底盘设计公司”举办多期1年制汽车设计工程师班。为吉林化纤集团、吉林化建集团等企业开展的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吉林机械工业学校和吉林经济贸易学校为吉林化纤集团招收培养“焊接技术专业”“叉车操作员”订单班。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吉林化建订单班”已完成5届学生培养,每年为重点企业培养一线技术人才超过300人。从森林消防执法需求出发,吉林省森林消防系统培养无人机应用人才。依托学前教育专业和护理专业,申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扩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

  (五)推动双元培育。发挥“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经验优势,着力完善双元培育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学徒制支撑保障体系,支持职业学校开展“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桦甸市职教中心在域内“圆方集团”建设企业分校,通过“教师+师傅”“ 教室+车间”等方式,累计培训企业职工300余人。全市职业学校每年为企业组织开展职工培训已到达3000人次。吉林市时通汽车服务创业孵化基地与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开展深度对接,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地与用工企业信息,学校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工匠型人才。启动市直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试点工作。我市短学制学历教育与培训融合试点,面向“两后生”、在职职工等大龄群体推出短学制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灵活确定学制。

  四、关于“用好留省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创业优惠政策。市就业服务局实施初创补贴政策,对我市在2018年1月1日以后首次创业的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正常注册经营一年以后,通过申请走访公示,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初次创业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名高校毕业生享受补贴,补贴资金4.5万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留吉创业者,提供22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有贷款需求的,开通“绿色通道”,专人负责,优先登记、优先考核,容缺办理。今年初至今,吉林地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9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56万元。

  (二)高层人才政策。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的通知》(吉发〔2022〕18号)精神,为经省人社厅认定的高校高层次人才落实子女入学、安家补贴、配偶安置、就医出行等相关待遇。优化引进人才安家补贴机制,符合我省全职引进标准条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A-E类的高精尖紧缺人才,省财政分别给予300万、150万、70万、35万和15万元安家补贴(分5年拨付),引进人才可同时享受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相关补贴。配合组织部做好安置引进人才配偶,提升人才就医出行旅游服务水平。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张燕伟 6204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