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MB1717396G/2024-09574
分  类: 委员提案 ; 意见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5月31日
标      题: 关于开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建议
发文字号: 吉市农提字〔2024〕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2日
索  引 号: 11220200MB1717396G/2024-09574 分  类: 委员提案 ; 意见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5月31日
标      题: 关于开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建议
发文字号: 吉市农提字〔2024〕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2日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0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赵志男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建议》(第103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关于加快“六新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接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六新产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吉林市新农业“3545”行动计划,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是聚焦发展动能转换。实施现代农业“新支撑”“新动力”“新活力”计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应用,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慧化水平,2023年,立项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168项,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种业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全市可视农业基地达到165家。二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补齐全产业链发展短板,壮大产业集群,制定《吉林市肉牛产业“施工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吉林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吉林市2024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等方案,成立市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国家级产业强镇9个,国家级特优区2个、省级特优区5个。三是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年初以来,召开全市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业品牌建设、肉牛产业发展、米业振兴、渔业发展等座谈会议,深挖高附加值特优产业增量潜力。全市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猪、牛、羊、白鹅饲养量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果品、灵芝、柞蚕种植规模位列全省首位。
  二、关于贯彻“四六四五”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议
  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以治理有效为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一是提升基层领导水平。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工程,2000余名乡村干部“共上一堂课”。开发“松江红”第一书记代言小程序,组织第一书记开展系列代言10余场、销售额超2000万元。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村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突破80%。二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五六”工作体系,推动县乡村党员干部确定民生实事项目3700余个,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活力。深入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全市“四星级”以上村党组织达到588个、乡镇党委达到33个。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建设。持续推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经验,全年新建“道德银行积分超市”150个,评选挂牌示范“道德银行积分超市”45个。四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级联创,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定在6000户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突破7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700家以上,服务小农户7万余户。
  三、关于推动乡村文旅融合方面的建议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持续开展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及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一是推进乡风文明。深入全市1383个村、235个社区新时代文明站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挖掘选树磐石市北锅盔村、蛟河市白石山镇、龙潭区缸窑镇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样板乡村。二是推进文化惠农。开展“送演出下基层”191场,建成“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4家。为354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3.78万册。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累计放映影片1.6万场。组织开展农民文化节活动72项,受众16万余人次。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全市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累计达到167户,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4个,建设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617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1亿元。
  四、关于优化农村社会服务方面的建议
  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布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域深度开发优势资源,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制定《吉林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23年,五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4.5亿元,在202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考核中,5个县(市)取得“一平四晋”历史性成绩。二是深入开展净美村庄建设行动。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冗余物综合利用、全域整治镇容村貌、全过程压实责任、构建全覆盖监管体系,配套制定《吉林市净美村庄建设行动镇容村貌整治标准》《吉林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吉林市净美村庄建设卫生保洁标准》,推动工作抓实、抓好、抓 出成效。召开全市净美村庄行动动员部署会议、推进会议,全面启动实施净美村庄建设行动。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暗访检查组,对全市所有乡镇开展全覆盖式暗访检查,确保实现全域整治、全面净美总目标。全市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达到100%,创建“干净人家”2.1万户。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确定磐石市及辖域内的5个乡镇、20个村,以及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永吉县万昌镇中心)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吉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指导试点地区及时出台方案,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推进时限,落实责任分工。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推进生产托管整乡整村试点。指导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桦甸市结合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进生产托管整乡整村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定期调度试点进度情况,总结可行有效、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到329个。
  五、关于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建议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在适宜区域实施免(少)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推进“高质多补”,着力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和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依托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信息系统,监测耕地质量变化,全面掌握土壤资源状况和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19.3万亩。二是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持续增强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步伐,全市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有效期内认证数量累计达194个。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动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秸秆离田管理,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以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化肥绿色增效技术。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年内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200吨以上。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坚持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实现农林牧渔业经济稳步增长,粮食生产水平跨上新台阶,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1日
联系人姓名:邓博       电话:6204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