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03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雪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吉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建议》(第039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加强农产品加工集群建设的建议
我市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发改、工信、林业部门着力打造吉林市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集群(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禽蛋、肉牛、中药材、食用菌、果蔬、林特),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经营向集群集聚方向发展。累计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永吉县、磐石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昌邑区),省级13个,市级29个;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黄松甸黑木耳、桦甸黄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0个(大米、晒烟、红果、滑子蘑、肉牛、人参、粘甜玉米等)。
二、关于持续推进政校企合作的建议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年增加科研投入,强化科企对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研发中心、院士“产学研”基地,全市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年底,吉林市老爷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蜂道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20余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减征优惠政策;吉林坤合食品有限公司、桦甸市吉元土产有限公司等10余户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吉林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享受研发投入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优惠;磐石市建立李玉院士实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三大农业科研基地”,桦甸金牛牧业、舒兰吉米等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院企科技攻关深度融合,全市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三、关于持续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建议
我市建立了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建设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持续培育打造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吉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具有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集群。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31个、227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期内认证数量达到187个,“舒兰大米、万昌大米、桦甸黄牛、蛟河黑木耳”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享誉省内外,美誉度不断提升,“众合、桂清源、福源馆、眼镜小猫、平安永丰、金蛙大米”等一批企业品牌成为了代表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白金名片”。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任红 电话:6204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