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016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中国民主同盟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吉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的建议》(第016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测体系的建议
一是建强基层质检体系。坚持建强用好质检机构,2023年全市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925批次,快速检测9749批次,为农产品生产和监管把好脉、定好向。强化质检体系队伍建设,2022年我局制发了《吉林市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工作作为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陆续开展了全员培训、骨干培养、技术练兵、加强宣传监管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检测机构“二合一”认证,培育壮大质检队伍。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农产品检测机构6个,通过“二合一”双认证的检测机构4个。二是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加强责任落实,我市已开展了2023年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和“菜篮子”考核两项考核工作,县市区监测情况均纳入考核指标,有效推动了基层监测经费落实和工作开展。
二、关于推标准、促提升,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强化行业标准的指导和引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盯产业发展标准瓶颈,组织重点领域标准的征集和修订,引导产业转型。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稻田扣蟹围田暂养技术规范DB 22/T 2960—2019”、“池塘养殖豫选黄河鲤鱼种技术规程DB 22/T 2372-2015”地方标准,获得批准立项。加强标准供给服务,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吉林市园艺特产中心制定常见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指导手册(内含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标准),对生产主体开展标准化宣传。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金源水产良种场设置DB22/T2375-2015异育银鲫“中科5号”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宣传展板开展标准化宣传,在养殖主体开展水产技术推广项目DB22/T 2960—2019稻田扣蟹围田暂养技术规范培训。我市绿色食品管理机构通过设置标准化宣传板、组织培训班,并在接待农民来访、认证产品证后监管等工作中,积极开展了绿色有机等标准化宣传培训。
三、关于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资金投入的建议
一是加大对基层的监管投入。积极争取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等资金支持,向基层发放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1200条,合格证打印机160余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单6500份,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二是加强智慧监管。今年省农业农村厅搭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目前已完成监管员信息和部分生产主体信息录入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推行数字化管控,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档升级。
四、关于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市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先后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业标准化、重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等线上培训,开展服务基层培训选派专家讲授蔬菜生产实用知识等现场培训7次,培训人员160余人次,同时编制完善了常见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指导手册、棚室蔬菜水肥一体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宣传单等技术宣传指导资料,通过参加培训、编辑指导手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能力。
五、关于大力推进社会共治的建议
目前,我局在网站首页公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电话,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线索发现力度。同时坚持三个面向,持续加强普法和科普宣传活动。一是面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队伍,组织一线人员及时掌握新制度新要求,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二是面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乡村、进基地、进农户,引导生产者规范用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三是面向消费者,科普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展示农产品安全优质形象。通过专家解读、专题培训、标语横幅、“明白纸”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法律宣贯氛围,提高法律宣贯实效性,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30日
联系人姓名: 殷爱平 电话:6204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