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2-09366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公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标      题: 2012年度市畜牧业管理局工作总结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2-09366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公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标      题: 2012年度市畜牧业管理局工作总结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2012年度市畜牧业管理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畜牧业管理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牧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实现“五个新跨越”为目标,围绕“十大功能区”建设和“干部下基层”活动,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突破,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一、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牧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按照全市“富民强市”战略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届七次全会关于坚持“三化统筹、突出三动战略”的总体要求,局班子创新思路,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全市牧业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全市完成牧业产值180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609元,同比增长8%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10.8%生猪、肉牛、奶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00万头、128万头、1.6万头、42万头和1.06亿只,同比分别增长8.9%2.5%6.6%3.6%5.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7.2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4.2%5%;无疫区建设一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全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围绕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一)科学把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按照全市“富民强市”战略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届七次全会关于坚持“三化统筹、突出三动战略”的总体要求,在层层组织座谈、深入调研和务虚会议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牧业经济发展今后的综合走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抓好标准化建设,努力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 的发展思路。即畜禽产品生产由注重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畜禽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畜禽饲养方式由粗放生产向生态安全转变。不断提高我市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畜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为了确保工作的落实,结合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提请市政府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全市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意见,成立了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领导小组。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任务。组织开展了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调查摸底工作,扩大了包装储备项目数量。按照全市定点招商工作的要求,召开全市畜牧系统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制订了招商引资奖惩办法,组织人员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依托我市畜禽资源优势,联系国内畜牧业发达地区和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工作,投资1.02亿元的深圳宏飞投资有限公司乳品加工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已经签约。预计到年末,共引进1,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调度重点项目情况。中新食品区15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广泽集团1.5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及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吉林牪犇农业开发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舒兰大润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万头高档肉牛养殖屠宰项目等投资亿元以上在建、续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春光、九江潮、天一牧业等龙头企业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强化为企业服务力度。打破分工界限,实行局级领导“包联扶”责任推进机制,多次召开加工项目专题会和调度会,深入县市区和项目工地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帮助基层和企业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力争项目早日投产。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项目13个,完成投资5亿元,项目数量占全省的40%,名列全省第一。 

  (三)深入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一是抓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全市选择40个标准化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作为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的对象,从中选择18个标准高、规模大的示范场参加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召开了全市标准化养殖现场会,落实包保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预计到年底,全市新建、扩建和改建标准化小区507个,其中新建279个,扩建168个,改建60个。二是组织开展“科技下基层服务周”活动,组织市、县(市)、乡镇三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目标,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养殖档案规范填写、养殖设施配套完善、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推广和指导、服务工作,逐步构建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养殖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目前已经培训养殖户300余户,推广先进技术20余个,培训农民7000余人。三是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推广了防渗池发酵、大棚发酵、干湿分离、三级沉淀等无害化处理方法,推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整合发改、环保等部门的项目,发展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块项目。春光生物质燃料块、吉林市丰满区奇成养殖有限公司禽粪无害化处理及沼气综合利用等7个项目已经初具雏形。 

  (四)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生猪原种场建设。抓住吉林市种畜场被列为省内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契机,协调科技院校开展种猪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参与实施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积极与省内国内重点核心场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生猪育种水平。二是强化全市54个生猪、肉种鸡、蛋种鸡扩繁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在蛟河、永吉和四个城区建设猪人工授精站点45个,健全完善冷链体系,为畜禽改良提供优质平台。三是开展了本地黄牛等地方良种的调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长白山黑牛的培育开发,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长白山黑牛的扩群速度,扩大了优质地方畜禽品种群体规模,目前长白山黑牛种群已经扩展到500多头。 

  (五)积极规范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一是组织开展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新成立的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底数和基本情况。二是本着完善建设标准,认真组织培训,切实做好服务的原则,指导合作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组织天茂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有条件的合作社,通过定向投入、参股畜牧业担保公司,推动合作社经营方式创新,拓展服务功能。三是抓好典型。在全市十佳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推广运行机制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农民群众满意的合作社典型。 

  (六)创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采用“三级联动,分片包保,协同防控”的防疫工作机制开展春防工作,即市、县、乡三级联动,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防疫小分队,分片包保,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等工作协同推进,进一步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二是科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根据各地养殖分布及畜禽存栏情况,认真组织做好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开展重点疫病的监测,切实做到监测病种齐全、采样范围科学合理、样品质量数量达标、监测方法符合标准、送样监测时限保证,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三是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佩戴和防疫档案规范建档工作,健全牲畜免疫标识信息数据库,加强牲畜二维码耳标的信息录入,不断提高专业门口网站验证信息传输率。四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全面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突出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实行24小时产地检疫制度,认真抓好出县境检疫和屠宰检疫,无产地检疫证明、牲畜标识的一律不得准予屠宰,对拒绝、阻碍或逃避强制免疫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强制免疫顺利实施。全年发放各类疫苗约4.5亿毫升、1.5千万羽份、消毒药7吨,免疫生猪150余万头、肉牛90余万头、禽类2.6亿羽。 

  (七)圆满完成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任务一是召开全市无疫区建设推进会。以市无疫区领导小组的名义召开有相关县(市)区分管领导参加的无疫区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近期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消除可能存在的懈怠情绪和心理,确保下步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加强与农业部和新加坡农粮兽医局的沟通,选派技术人员前往新加坡就口蹄疫风险评估和兽医实验室诊断情况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监测办法,提高了无疫区监测工作。三是全面加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动物调运管理,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监督管理,督促市场管理者落实有关消毒、凭证交易等各项制度。四是切实加强无疫区管理工作。细化无疫区运行操作规程,依法推动无疫区有效运行,达到“监测证明无疫、监管维持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目标。82,农业部正式公告我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成,为中新食品区顺利签约奠定坚实基础。 

  (八)探索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化畜产品体系建设。制定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指标及细则》,在工作部署、督察、考评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商务、质检等部门会商,协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推广了舒兰市畜产品品质量安全工作经验。二是加强病死畜禽及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病害畜禽的监管,严打违法收售行为,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制度,严防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等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畜禽及其产品上市流通。对规模养殖小区和屠宰场(点)实施备案管理,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面达100%,并落实监管责任。三是加强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建立健全饲料和饲料投入品监管制度,定期组织生猪、肉牛、肉羊养殖场(小区)抽样检测,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提高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召开了奶业质量安全现场会。在全省率先探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办法,在舒兰市试点乡镇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延伸了监管网络。圆满地完成了十二冬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各项专项整治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开展好“干部下基层”和“一下四送”活动 

  市委“干部下基层”和“一下四送”开展以来,全局迅速启动活动相关准备工作,召开了局党委扩大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本部门的做法。已走访城乡居民250户、工商业户46户;联系企业3户;联系重点项目1个;对40户困难党员和困难家庭进行了帮扶,全系统捐款10万余元。 

  一是认真做好包联社区的帮扶工作。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局班子结合领导干部进社区活动,积极帮助社区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和设施。目前已捐献了5台电脑和一批办公设备,总价值2.7万元。为了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全局还与包保社区结成互助对子进行共建,共创文明和谐社区。龙潭区武汉北社区是个老社区,群众反映没有健身设施,联系市体育局为其协调一套社区健身娱乐器材。 

  二是问疾苦送温暖解决生活困难。把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针对就业、医疗和教育等困难群众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帮扶。全局已为30余户困难群众捐助助学资金、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近4万元,联系工作岗位20余人次。 

  三是结合自身工作“下基层”。在全市牧业系统中开展“科技服务下基层、畜牧提升上水平” 活动。通过组织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全市1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带动1000个养殖户。培育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全面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贡献率。目前已经培训养殖户300余户,推广先进技术20余项,培训农民7000余人。还在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中开展包联百户企业、养殖户活动。机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和服务对象,结合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确定10户企业、养殖户作为包联对象和推进工作的载体,开展定期走访、贴身服务、现场办公,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已深入养殖企业60余人次,解决问题100余个。 

  四是组织送医送药进社区活动。针对社区居民因病致贫的困难户较多,因为身体和年龄等原因,外出就医很不方便的情况,联合市中医院,结合“一下四送”活动,在包保社区开展送医送药进社区活动,方便群众就医。活动当天,近300名群众接受义诊。同时,还结合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向社区群众宣传干部下基层和“一下四送”活动的具体措施和重要意义,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联合多部门进行岗位对接。结合走访中低保户和下岗职工的实际情况,协调各部门组织20余家用工单位提供近300不需要具备特定技能的岗位供居民选择。同时还联合民政、教育、卫生、人社等部门设立政策咨询台,宣传相关的惠民政策。活动当天,共有30多人同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三、突出转变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人民满意公仆形象。 

  以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和“三年看吉林”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建设。把为群众、为企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对牧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特别是在重点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帮助企业分忧,营造牧业管理部门和畜牧企业共同创业的浓厚氛围。具体工作中,全局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状态,加班加点确保重点工作快速有效推进。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发展上水平活动,对一些制约发展和事关养殖户利益的难题限期推进解决,防疫许可、动物诊疗许可等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开展干部队伍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各项规定,围绕“三重一大”规范制约重点权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班子成员都能够从全市畜牧发展现实情况出发,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财务、会议、接待等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深化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政务公开工作,启动运行了局政务公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