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2-09365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2年02月06日
标      题: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印发《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牧字[2012]5号
发布日期: 2012年02月06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2-09365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2年02月06日
标      题: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印发《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牧字[2012]5号 发布日期: 2012年02月06日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 

  关于印发《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畜牧局,经开区社会发展局: 

  现将《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 

   

  主题词: 畜牧业 工作 安排 通知 

  抄送:省畜牧业管理局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办公室

                                                                        201226印发 

                                      (共印15份) 

  附件: 

  2012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畜牧兽医工作总体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抓好标准化建设,努力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即畜禽产品生产由注重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畜禽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畜牧业发展由注重产业发展向注重生态安全转变。不断提高我市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畜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推进畜牧大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牧业产值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8%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609元,同比增长12% 

  ——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1% 

  ——生猪、肉牛、奶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26万头、127万头、1.87万头、47万头和1.04亿只,同比分别增长8.9%2.5%6.6%3.6%5.7%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6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4.2%5%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1、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选择30个标准化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纳入市、县示范创建项目储备库,作为参与国家和省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的推荐对象,加快向高标准升级步伐。适时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以典型带动整体工作推进。 

  2、不断提高畜禽养殖规范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备案标准,逐步规范备案养殖场养殖档案的填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畜禽养殖流程,切实提高禽禽养殖的综合生产效益。结合无疫区建设和规模养殖场以奖代补项目,在全市选择200个规模养殖场,开展以畜禽养殖档案为主的养殖场软件建设评比活动,推动养殖场(小区)软件建设水平提升。  

  3加快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程。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总结适宜我市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积极推广防渗池发酵、大棚发酵、干湿分离、三级沉淀等无害化处理方法,推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结合我市城区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和长吉一体化区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整合发改、环保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发展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块项目,项目企业力争达到7户。以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和丰满区奇成养殖有限公司为示范点,推动粪污处理中心建设。 

  4、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申报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出台市本级及县(市)区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推动规模养殖建设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力争达到360个,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3%以上 

  二、切实加强畜牧业加工项目建设 

  5、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舒兰大润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万头高档肉牛养殖屠宰项目、中新食品区30万头生猪屠宰、吉林彦农牧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等新建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尽快开工;继续抓好广泽集团1.5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及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吉林黑毛牛业有限公司高档肉牛屠宰加工及综合配套项目、吉林市奇成养殖有限公司有机肥加工和沼气处理项目等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投产。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包联扶”责任制和加工项目月调度制度,及时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6、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上水平”的重中之重,瞄准国内畜牧业发达地区和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包装储备项目10项,采取定点招商、定向招商、定位招商的“三定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加工带动功能。 

  7、进一步提升龙头带动功能。积极争取省加工企业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加快春光、九江潮、天一牧业等3户企业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步伐,尽快纳入省“一体化”示范项目。鼓励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规模扩张上取得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建立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 

  三、努力推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8、切实抓好生猪原种场建设。支持中新成农牧业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原种猪,力争年内达产达效。抓住吉林市种畜场被列为省内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契机,积极开展种猪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参与实施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积极与省内国内重点核心场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生猪育种水平。  

  9、不断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继续抓好全市54个生猪、肉种鸡、蛋种鸡扩繁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同时,重点在蛟河、永吉、城区建设猪人工授精站点,健全完善冷链体系,为畜禽改良提供优质平台。着力抓好吉林花猪、本地黄牛等地方良种的调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长白山黑牛的培育开发,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长白山黑牛的扩群速度,不断扩大优质地方畜禽品种群体规模。 

  四、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10、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继续加大无疫区建设工作力度,完成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切实加强无疫区管理工作,维持无疫区有效运行。落实全省无疫区建设工作要求,抓好县(市)区无疫区软硬件建设,打好工作基础。 

  1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新建达标站10个;进一步加强基层防疫经费保障,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2万元、村级防疫员报酬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鼓励县(市)区实施村级防疫员人身安全保险;加强疫苗冷链体系运行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12、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分片包保、协同防控”的防疫工作机制,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合免疫小分队”的办法,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建设100个动物防疫示范村,通过典型创建,带动提升基层防疫工作水平。建立市、县两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储备基金,市本级达到100万元、县级20万元;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开展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防疫物资分级储备机制,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13、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的技术手段,广泛开展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高监测频率,扩大监测面,及时掌握免疫效果,科学指导免疫工作;排查疫情隐患,防范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严格规范采样、送样、样品处理、保存等监测工作程序,试验室检测记录做到完整、真实,结果分析和评估报告及时、准确,不断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工作质量。 

  五、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4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建设。认真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及处置工作程序》,制定并落实《吉林市畜牧系统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指标及细则》,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和抽查力度,出现安全事故,逐级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快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广舒兰市的做法,完成全市70个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挂牌工作,完善快速检测室建设,建立监管队伍,尽快发挥基层监管功能。实行村防疫员兼安全员“一岗双责”,适当增加村防疫员工作补贴,增强基层监管力量,扩大监管覆盖面。 

  15、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检测力度。对全市50个大型养猪场、20个肉鸡场、30个鱼塘饲料开展砷、铜、锌监测,全年抽检饲料800个批次。定期开展奶牛饲料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监测。指导全市规模饲养场(户)建立兽药安全使用记录,定期对兽药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检查、监管,完成兽药抽检200批次。加强动物诊疗和兽医生物实验室安全监管。落实肉蛋奶监测计划,完成抽样180个批次以上。加快无公害畜产品发展步伐,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6个。 

  16抓好追溯体系基础工作。从畜禽免疫标识佩戴和产地检疫申报点建设入手,落实畜禽免疫标识佩戴工作,抓好标识使用监督;新建29个产地检疫申报点,实现全市各乡(镇)产地检疫全覆盖。落实免疫、产地检疫、屠宰、调运等环节的监管措施,逐步完善可追溯体系建设。 

  17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及时组织以打击“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动物养殖、屠宰、经营及动物产品贮藏、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落实外埠动物产品报检制度。严格执行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审批程序和跨省调运非种用、乳用动物落地报告制度。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检疫检测,发放《奶牛健康证》,实现奶牛监测常态化。落实《奶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取缔不合格奶站。 

  六、不断提升畜牧业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 

  18、进一步规范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继续开展全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和全市“十佳畜牧合作社”创建活动,发挥合作社在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市场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水平。2012年全市新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全市畜牧合作社累计达到320个,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19、扶持担保公司不断扩大担保贷款覆盖面。重点抓好永吉金诺、磐石中信、龙潭九江潮、船营融利、恒通等5家担保公司建设,搭建融资担保的平台,组织担保公司与养殖户开展对接。创新担保机制,鼓励担保公司采取信用实体担保、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畜禽圈舍、农机具担保等方式开展担保工作。 

  20、积极开展科技推广项目提效活动。落实“省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粗饲料开发利用、圈舍设施科学设计、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加快科技推广项目实施进程,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主体作用,重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培训。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全年培训养殖户5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