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5-05059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5年02月04日
标      题: 关于印发《2015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牧发〔2015〕3号
发布日期: 2015年02月04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5-05059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5年02月04日
标      题: 关于印发《2015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牧发〔2015〕3号 发布日期: 2015年02月04日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 

  关于印发《2015年吉林市畜牧兽医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畜牧局、经开区社会发展局、高新区畜牧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5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 

  201534 

  2015年吉林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畜牧兽医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为主线,以“放心肉”工程为载体,突出抓好无疫区、全产业链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畜产品总量、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畜牧业收入,逐步实现高产、优质、专业、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目标。 

  预期目标: 

  ——全市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5% 

  ——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同比增长5.1% 

  ——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增长5.2%4.7%1.8% 

  一、强化无疫区建设,全面提高全市疫病防控水平 

  (一)维持永吉无疫区平稳有效运行。认真落实《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抓好防控工作,免疫、监测、监管等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国家无疫区要求。完成1.3万个样品的血清学及病原学监测,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测任务,达到“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保障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工作目标。 

  (二)完成全省无疫区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全省无疫区建设的总体要求,2015年要基本完成全市无疫区建设。要落实好市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全力推进无疫区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辖区内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完成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任务,实验室的场所面积、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经费保障和生物安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立能够保证实验室正常、有效运行的实验室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个检疫申报点;疫苗冷链体系要配置与疫苗需求量相匹配的疫苗冷藏(冻)库及冰箱、冰柜、冷藏包,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2.完成专用车辆配置。没有完成疫苗冷藏运输、动物疫病监测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检疫监督执法、快速检测、应急处置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封闭运输等专用车辆配置的县(市)区,要结合公车改革完成配置任务。 

  3.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备配备和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监管、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及交通工具等执法设施设备要达到国家和省里规定标准,以“动监e通”为主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监控平台和体系的硬件建设全部配齐到位。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配备与检疫监管工作相适应的快速检测、机打出证等设备;完成对养殖、屠宰等重点环节实时视频监控的平台建设。 

  4.完成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市本级和外五县(市)要完成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全市所有乡镇要完成满足需要的无害化处理池和病害动物收集点的建设任务。建立起经济、高效、实用的病害动物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的运行管理机制。 

  5.按照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和全省统一要求,全面规范无疫区软件建设并实行痕迹化管理、档案化保存,对照无疫区评估要素的6部分96项内容,逐项收集、整理、归纳、建档。 

  (三)抓好春秋防疫工作,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断完善“三级联动、分片包保、协同防控”的防疫机制建设,采取免疫、检疫、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证疫苗的冷链运输和储藏,做好规模养殖场(户)的疫苗直供。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和鸡新城疫等五种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不经指定通道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管理,加强对“四类场所”的监管。对城区所有乡镇屠宰点进行统一管理。切实抓好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年完成230个村调查数据采集,抽样份数达到3万份以上。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重点开展牲畜“布病”净化工作,对各县市所有种牛和奶牛进行检测,各城区按照奶牛存栏20%进行抽检,对全市所有羊进行检测,扑杀阳性畜,控制疫情发生。实现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 

  二、着力抓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提质扩能 

  重点抓好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特种经济动物五个优势产业, 2015年全市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特种经济动物同比增长4.3%6.5%2%4%5.6%。五大优势产业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以上。 

  (一)发挥龙头带动功能。扶持蛟河德利斯、磐石宏润、舒兰大润德、德丰牧业、龙潭九江潮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进入我市,走龙头带动、集约养殖、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带动优势产业发展。2015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9个。其中,国家级农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15户,市级43户,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 

  (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六化”要求,研究制定市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全面提高养殖业综合产出效益。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创建活动,2015年全年新建、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21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7个,累计备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480个。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7%55% 

  (三)加大科技兴牧进程。组织实施“牧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技术专栏等方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和科学养殖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全市生猪、肉牛、肉鸡、蛋鸡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6%95.5%97.5%95.5%以上。培训养殖户5万人次以上。开展草变肉工程,提高秸秆利用率,新建、续建和改扩建青(黄)贮窖200个。 

  (四)落实和制定惠牧强牧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省市惠牧强牧政策,研究制定适合县(市)区本地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畜牧业发展中来。全年各类惠农扶持资金达到4000万元以上。 

  三、加快畜牧全产业链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2015年重点抓好长白山黑牛、九江潮肉鸡等10个产业链建设,落实包保机制、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吸引国内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我市,推动我市的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中新成食品有限公司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重点做好2个种猪场、30个育肥猪示范场的选址工作。利用正大集团的技术、管理和人力优势,全力支持项目运营。 

  (二)春光乳业奶牛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150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和年产200吨奶酪生产项目建设。在吉长两市建立200家春光奶产品直销店。开发春光鲜奶系列烘培食品,完善春光鲜奶冰激凌销售体系。 

  (三)吉林黑毛牛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现代冷链配送体系,在长春、大连等城市建设黑牛坊餐饮店及营养快餐连锁店。开发高、中、低档全系列牛肉产品。力争屠宰黑毛牛1500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四)大润德5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20栋标准化牛舍建设。高端雪花牛存栏1000以上,黄牛3000头以上,屠宰量力争达到4800头,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 

  (五)九江潮肉鸡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110万套肉种鸡场、4个商品鸡养殖基地建设。年屠宰加工肉鸡达到1000万只,自身养殖基地供应600万只。 

  (六)东鸽30万只乳鸽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肉鸽屠宰厂建设,拓展烧鸽、烤鸽等产品,完善畜牧休闲观光旅游设施。 

  (七)吉林蜂道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吉林白蜜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保健品加工车间、研发中心、销售网络建设,加快地理标志商标办理进程。合作建设养蜂基地68个,饲养优势蜂群1.3万箱,达到年产特级东山白蜜300吨。 

  (八)桦甸市龙威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项目。2015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1个商品猪养殖基地建设,在吉林市城区建立10珍正德冷鲜肉品牌专卖店。 

  (九)普康生猪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的有机猪养殖基地沼气生产项目。 

  (十)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全产业链项目2015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屠宰加工1.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车间、冷库建设。养殖基地力争年出栏优质肉牛3000头,基础母牛达到500头。 

  各县(市)区也要加强本地区全产业链的建设工作,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的原则,加快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四、加快发展名优特产品,提高我市畜禽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015年重点打造20个知名度高、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行业品牌。完成桦牛等3个吉林省著名商标,庆岭红等16个吉林市知名商标的申办工作,力争完成吉林东山白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办工作。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完成吉林黑牛、桦甸黄牛2个地理标志、钞冉、黑毛牛2个国家驰名商标的申办工作。形成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发展的有力格局。 

  (一)抓好特色品牌产业发展。推动长白山黑牛、吉林花猪、吉林水貂等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基地建设进程,推进种群扩繁,提高组织化水平,促进特色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2015年长白山黑牛力争发展到1万头,吉林花猪种群扩繁达到700头,吉林水貂年出栏达到70万只。 

  (二)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支持企业开展产品认证工作。全市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30个,累计达到112个。 

  (三)加强产品推介和宣传工作。通过召开产品推介会、在公路干线设立广告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我市名优特品牌,不断提高我市名优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四)继续发挥名优特畜产品展销中心作用。采取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模式,汇集我市优质特色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办成我市名优特产品的宣传、展示、集散中心。力争进入“淘宝网”,在网上销售。 

  五、深入实施养殖业保险,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2015年要进一步扩大养殖保险覆盖面,参保能繁母猪和育肥猪分别达到6万头和100万头。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养殖业保险的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继续发挥10个推进组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适时开展畜禽价格保险,力争将育肥牛纳入保险范围,不断提高养殖户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三)加大养殖业保险的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入户宣传、媒体宣传等形式,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保险内容和相关政策,营造推进养殖业保险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重点环节监管,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以实施放心肉工程为载体,坚持安全大于生产的原则,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格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一)进一步扩大畜产品检测范围和频率,2015年计划完成抽样2000个批次(国家和省级样品1000批次,市本级样品1000批次),其中,瘦肉精监测抽样900个批次、饲料监测抽样500个批次、兽药监测抽样300个批次、肉蛋奶监测抽样300个批次。抽样样品送国家和省检测部门检测,分析评估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专项整治和非法添加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劣兽药和饲料非法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签订不使用违禁添加剂承诺书、发放兽药使用明白卡2万份。 

  (三)加强重点环节监管。研究探讨定点屠宰监管职能划归畜牧部门后的监管机制建设问题,整合畜牧系统监管资源,优化监管机制,全面加强重点环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公安、工商、质监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病害肉、注水肉和私屠滥宰等经营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办公室                                  

                            20153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