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8-06457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8年09月30日
标      题: 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8】142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9月30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8-06457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8年09月30日
标      题: 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8】142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9月30日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吉林市财政局 

  于开展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高新区、经开区、中新食品区农业局、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引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现就开展第二批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创建条件 

  根据《吉林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创建和认定标准,申请创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是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发展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园建设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突出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内涵,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带动辐射等主体功能,突出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 

  (二)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产业园建设与当地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相匹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产业园专项规划或方案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并与有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园规划要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批复批准。产业园要有明确的地理边界和区域范围,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布局合理。 

  (三)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各项指标区域领先,现代要素高度集聚,基础设施装备完备,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建设主导力量,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活力。产业园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集中度较高,占产业园总值的50%以上,发展形成领军企业牵动、接续企业跟进、配合企业联动、新型主体紧密捆绑、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并直接受益的产业集群。市级园年综合产值原则上不低于5亿元以粮油为主导产业,基地面积一般不低于2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1万亩以畜产品为主导产业,养殖存出栏规模一般不低于2万头标准猪单位特色产业园有一定规模,功能分区合理,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面积不低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的60% 

  (四)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产品产地环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全面推广清洁生产,秸秆、畜禽粪污实行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达标排放。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覆盖,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产品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无质量安全事故。 

  (五)带动农民作用显著园区企业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通过产业化联合体、构建股份合作等模式,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六)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优先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支持措施有效到位。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七)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建立了高规格的产业园管委会等管理机构,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格局。建立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农业信贷担保服务覆盖园区的工作机制。 

  、建设内容和任务 

  创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应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和任务开展建设。 

  (一)聚焦主导产业,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引领区紧紧围绕地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种养有机结合,建成一批规模化绿色优质原料生产大基地或产业带,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将产业园打造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 

  (二)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发展电子商务、定制农业等流通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构建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升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三)集聚生产要素,建设现代技术装备集成区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技术先进、金融支持有力、设施装备配套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鼓励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园创业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搭建一批创业见习、创客服务平台。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共同参与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体系,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双创”孵化区。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创新实验区推进“三权并行分置”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互换并地等规模经营主推模式和私人定制、休闲种植、体验采摘等经营模式。  

  (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全面开展黑土地保护治理,推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粮豆轮作、粮草轮作、测土施肥、盐碱地改良等农艺措施,逐步建立可持续农业生态体系。推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农产品产加销全程质量控制。 

  、申报和认定程序 

  (一)申报程序。各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对区域内县级产业园进行择优选拔,提出拟推荐名单,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后,2018年10月25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5份分别上报市农委和市财政局(市农委3份,市财政局2份)。同时将电子版发至市农委产业园区指导处,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报材料要求各地要组织力量认真准备申报,主要包括:一是产业园所在县(市)区政府提出的正式申请文件;二是填报产业园创建情况表、入园企业名单、参建新型经营主体名单;三是形成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产业园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建设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内容;四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上述材料双面打印,按顺序装订成册。 

  (三)认定程序市农委对各地推荐材料的的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初核;委托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专家委员会采取现场答辩和实地踏查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对提出申报的产业园进行综合评定,提出拟认定产业园名单;公示后政府审定,市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农委、市财政联合发文公布。 

  、创建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的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已明确把创建产业园区作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个率先”之一,务必要高度重视,把产业园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布局引导、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县级政府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责任主体,县级农业部门、财政部门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牵头部门,要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科学编制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按照“一园一方案一规划”要求,制定一份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创建方案和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创建方案和发展规划要与当地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相匹配,与有关规划相衔接。 

  )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现有渠道资金,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地要因地制宜设立产业园管理机构,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行产业园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要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对产业园建设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集中式、一站式服务;对产业园农业用水用电实行优惠政策,强化政府部门对产业园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监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考核管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对发展成效显著、带动农民作用明显、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产业园,将在政策支持方面给予倾斜;对发展成效不明显、考核不合格的,按规定撤销称号。发生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不经考核程序,直接撤销称号。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吴静波    电话:62048488   

  邮箱:jlsxdnycyyzdc@126.com  

  市财政局:卢  静    电话:62049190 

  邮箱:1050349122@qq.com 

    

    

  附件:创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书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吉林市财政局       

     20189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