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5-05057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标      题: 关于切实抓好秋冬季园艺特产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5〕100号
发布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5-05057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标      题: 关于切实抓好秋冬季园艺特产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5〕100号 发布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关于切实抓好秋冬季园艺特产业 

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局(农业水利局、农牧水利局): 

  近年来,园艺特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当前,秋冬农业生产已全面展开。据气象部门预测,今秋全市气温稍高,降水偏少,初霜大约出现在9月下旬末到10月上旬初,比常年稍晚,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园艺特产业生产。为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全市园艺特产业发展好势头,各地农业部门要紧紧把握秋冬种关键时段,落实好重要技术和管理措施,夯实明年园艺特产业生产基础。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抓好秋冬生产 

  (一)蔬菜产业。重点抓好秋季露地蔬菜收获和温室蔬菜倒茬生产。一是抓好露地秋菜生产。做好大白菜、葱、甘蓝、马铃薯等露地秋菜的田间管理,下霜前及时采收、仓储,严防霜冻危害;如遇早霜,可利用生火烟熏的方式减轻冻害发生程度;秋菜收储入窖后,严控菜窖温度,防止伤热。二是抓好棚膜蔬菜生产。抓好“秋延后、冬反季、春提早”工作;主动预防秋季冷害,降低气温突降对秋延后生产的影响;把握好生产节奏,抓好秋季蔬菜采后土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适时开展冬季果菜(甜瓜、黄瓜、番茄等)反季生产育苗、棚室清理等工作,做好冬季反季生产、早春提早生产的准备。普通温室生产宜以耐低温、耐弱光的叶类菜为主,温泉企业及具备加温条件的棚室可适当种植果类菜。优化品种结构,科学安排茬口,避免集中上市。如遇连续降雪天气,降雪后要揭“花苫”防止“闪苗”,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降低冻害影响。 

  (二)果品产业重点抓好露地品种采收工作和温室反季生产工作。一是保证露地品种果品(葡萄、李子、苹果、苹果梨等)及时采收,按照以往经验、结合今年天气情况,适时采收成熟果。二是做好设施内果品(草莓、葡萄等)反季节生产,严控果枝修剪、水肥施用环节,保证植株正常生长;采取围草苫、二层幕覆盖、地膜覆盖等方式,防止初秋降温给棚室作物带来危害。 

  (三)其他产业把握好秋季冷害对园艺特产业各品种生长速度和采收时段的影响,针对不同园区进行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浇灌采收水等管理,适时进行中草药(黄芪、防风、穿龙薯蓣、甘草等)采收和加工、食用菌(秋木耳、平菇、滑子蘑、元蘑等)采收和晾晒、林蛙秋捕、柞蚕窝蚕和摘茧等工作。 

    二、加强越冬管理 

  (一)抓好冬季生产基地防寒工作一是果树园越冬防寒。10月末采收工作结束后,着重抓好采后果园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维持果园土壤有机质总量,合理整枝修形,及时浇灌封冻水,提高果树抗寒能力,保证果树安全越冬;葡萄园区需结冻前对植株根部进行1米左右深埋,增施有机肥并浇灌防冻水。二是食用菌菌袋储存,10月初秋茬食用菌采收后,回收冬季不再进行生产的菌袋、木段,清理仓库,将菌袋和木段妥善储存,为明年生产做好准备。 

  (二)抓好棚室、厂房设施管理工作一是适时设置防寒设施,及时对棚室、厂房的防寒设施(棚膜、门窗、防冻沟)进行清洁维护,对损坏设施进行修补;及时增设防寒被、草苫、二层幕,加设热风炉,以备突然降温时应急。二是及时清理冬季停产棚室、厂房,拆去抗寒、抗风能力弱的棚室覆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极端天气(降雪、冰雹等),及时清理棚室、厂房的棚顶覆雪,防止大雪堆积压垮棚室、厂房。 

    三、开展技术培训 

  (一)利用好秋冬季农闲时段,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扎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落实扶持政策,搞好跟踪服务。大力推广“农民点菜、专家配餐、政府买单”的“点餐式”培训模式,培养各类专业技术农民。成立秋冬季园艺特产专家组,根据时令生产需要,不定期开展专家现场教学、技术交流会,丰富农民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二)利用冬季开展典型技术汇总整理工作各单位要组织专业科室、人员,梳理汇总本地园艺特产业发展典型,总结成型技术、生产经验,汇编成册,指导农民生产。 

    四、拓展产品市场 

 (一)做好各类展会参展工作积极组织域内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主体参加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西安)、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福州)2015第十六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烟台)等各类展会,扩大吉林市农特产品影响力,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二)做好“电子商务+园艺产业”。利用好“一网全城”等电商企业,组织、引导生产加工单位,开拓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扩大市场占有范围,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做大网上市场,促进我市优质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全面提升,提升知名度和综合效益。 

  (三)搞好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推介注重开发好产品,开辟好线路,办好采摘节,实现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蔬菜、果品产业资源,整合可利用资源,大力宣传造势,策划包装一批节庆活动,如金秋采摘节、冬季草莓采摘节等,促进休闲采摘业园区规模壮大,提高园艺特产业秋冬季产值,带动菜农、果农增收。 

   五、搞好创新服务 

  (一)开展“互联网+特产业”调研。顺应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电子商务两个方面内容,组织相关单位、典型企业(含合作社、家庭农场)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电子商务应用两个课题进行学习、考察和调研,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二)推进“电子商务+特产业”发展。加强与商务、工信等部门合作,重点抓好1-2个典型,推进典型企业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做大网上市场,促进我市优质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全面提升,培树特产业典型品牌,提升综合效益。 

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将工作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农委园艺处(邮箱:jlnwtc@163.com)。市农委将组成工作督导组,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201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