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6-08719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意见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6年02月16日
标      题: 关于2016年全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安排意见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6〕6号
发布日期: 2016年02月16日
索  引 号: 013513489/2016-08719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意见
发文机关: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6年02月16日
标      题: 关于2016年全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安排意见
发文字号: 吉市农发〔2016〕6号 发布日期: 2016年02月16日

  关于2016年全市化肥使用 量零增长工作安排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精神,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增产、提质、增效”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1.保障生产、节本增效。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通过转变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和施肥需求,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肥目标任务,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3.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有效推进科学施肥。 

  四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充分调动企业、教学、科研、农业部门和农民积极性,构建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 

  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2016年度的具体目标任务: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增幅降到1%以下。全市将玉米、水稻两大作物施肥总量控制在31万吨以内。主要粮食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83%,提高3个百发点;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1%;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40%;机械施肥达到55%,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7%,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技术路径 

  (一)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结合土壤供肥特性、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划定科学施肥分区,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二)调整优化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三)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四)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五)推进耕地保护治理工程建设。以耕地地力建设和黑土地资源保护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技术措施,实现用养结合,控制水土和养分流失,遏制黑土地退化;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提高有机质含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拓展实施范围。在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成280万亩,在蛟河市落实1000玉米专用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二是强化农企对接。加大工作力度,搭建生产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沟通交流平台,降低中间成本。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2016年在城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技术推广应用,使该项技术在全市实现全覆盖。 

  (二)积极推进施肥方式转变,防止养分流失减少化肥用量。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在舒兰市和龙潭区落实保护性耕作6000亩。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金丰现代农业园等落实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80亩。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水稻叶面喷施技术2万公顷。 

  (三)加大新肥料新技术应用,集成高效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立足农业生产需求,整合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追踪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在永吉县和舒兰市实施300亩玉米、600亩水稻控肥示范田。一是加强技术研发。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四)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我市农业经营体制特点,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利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在舒兰市实施2万亩增施有机肥。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根茬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认真做好增施有机肥的补贴工作。落实好农业部有机质提升项目、省政府增施有机肥试点补贴项目,不断扩大有机肥规模,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增施有机肥的积极性。 

  (五)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改造中低产田,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20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