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民政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861/2023-09226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5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77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7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861/2023-09226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5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77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7日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打造适老化居家养老新模式》(第57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助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双轮驱动、同步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近期,民政部门牵头制定了关于推动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提高市场效率、完善产业结构、扩大消费规模,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丰满区通过申请专项债等方式,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区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拟于近期开工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对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得要求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落实省、市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补贴,以政府文件明确执行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城区民办已备案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90%以上,有效满足了社会老年人对床位的需求。以政府文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综合监管,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持续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逐步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吉林市养老服务品牌。

二、关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我市着力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城市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区级层面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街道层面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建设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老年教育、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积极培育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养老服务,逐步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3年在10个社区开展“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通过信息化平台,社会化专业队伍,让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助乐等服务走进社区,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社区设置“四区一大学一食堂”,分别为日间照料区、医疗康复区、文体活动区、综合服务区、老年大学、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康复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综合为老服务;与地方高校合作,成立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声乐、养生保健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特色课程,提供图书阅览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建设社区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干净卫生、方便可及、营养均衡的就餐送餐等服务。

三、关于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医养服务专业化队伍的建议

我市设立创伤老年病医院、欣荣康复医院、空港老年病医院3医养结合培训基地,主要对医养结合机构内的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进行医学培训。按照国家、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要求,我市连续多年选派骨干参加国家、省卫生健康组织的老年医学人才培训。2022年,全市线上线下培训医养结合、老年医学人才126人。

四、关于树立积极老龄观,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余热的建议

目前,我市共建成基层老龄协会1645家,老龄协会工作人员约3400余人,基层协会建设率达到95.42%。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制定了协会章程、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制作协会标牌和展示板,做到了老年人概况、协会规章一目了然。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为老服务行动,积极发挥低龄老人余热。充分利用“重阳节”、“敬老月”等载体,在各类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组织举办了吉林市2022年中老年人才艺大赛,共有298人参加,收集作品2000余件。参赛作品网络展示共41期,观看6000余人次,将于高考、吉马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于电大举办吉林市2022年中老年人才艺大赛书画作品展,发布诗词、摄影作品集。筹建吉林市老年大学,开办文史、书画、模特、舞蹈、等实验班10个,报名人员超7000人,300余人次参加实验班。每周发布开放大学系统内名师直播课程,目前已发布28条直播课程。建立吉林市老年大学视频号,已发布视频8条,累计播放量10万余次。制定了1+2老年教育教学模式,即以广播电视大学为老年教育主阵地,以国家开放大学线上教学资源和社区老年学堂为辅阵地,全城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老年教育。下步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增加老年教育人才供给,利用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成立老年教育志愿者联盟,扩大老年教育的人才队伍;二是开拓老年教育学习内容,将在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拓以专业技能为支撑的技能型工作岗位培训,如健康管理、体态管理、文化传播、乡村旅游、家庭照护、心理疏导等领域;三是以政、校、企合作模式的搭建老年教育学习平台,打造方便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制和平台,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三级老年教育学习体系。

五、关于发挥吉林特色优势,打响“夏季康养在吉林”品牌的建议

我市近几年在落实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中,突出“一江一带”旅游发展核心。沿松花江着力建设“一江三湖四山”景观主轴线,依托万昌和孤店子温泉带发展温泉、养生养老、现代农业和医疗保健体系,构建外通内联,集群发展的温泉康养核心旅游圈。一是统筹温泉康养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发展温泉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水平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温泉产业发展;引导温泉产业集群化、深度开发、统筹发展;延长温泉产业链,全产业链条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细分市场,实现供给与需求平衡。 二是健全温泉康养产业体系。吉林市温泉康养产业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逐步形成了以温泉+优势产业作为主导、温泉+N产业作为助推模式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为以农业种植、农业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农耕知识、地质知识为主的科普教育;以冬季滑雪、拓展训练为主的体育健身;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休闲养生;以健康护理、康复保健为主的健康养老;以温泉供热、余热利用为主的公共服务;以影视基地、会展会议为主的文化产业;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以生态城镇、绿色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十大产业体系。在遵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下,吉林市温泉康养产业以温泉为中心,结合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疗养温泉等项目,实现温泉旅游体验的全面升级。神农、圣德泉、紫御、乔屯、白桦林家、卓远等温泉休闲康养企业经过多年打造,现已形成个性化服务链条,打造一流的服务,满足温泉旅游者餐饮、住宿、购物等多方面需求。引入健康疗养理念,打造多元化温泉旅游功能体系,将观光娱乐、休闲农业、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充分融合,全面升级温泉康养旅游者体验,促进吉林市温泉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全方位支撑体系。健全美丽乡村支撑体系。温泉带全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依托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和发展基础,调整种植业内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健全交通支撑体系。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是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承西启东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吉林市与周边重要旅游景区和温泉产业带之间的交通网络已基本构成,为游客便捷出行提供了交通支撑保障。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在遵循低碳环保、集约共享、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逐步改造完善温泉康养带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给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通信、环卫等。健全宣传策划支撑体系。塑造温泉康养产业文化,注入产业互联网+概念多元化的宣传引导生活方式。挖掘市场巨大潜力,打通营销环节。做足温泉康养品质和推广,为温泉康养注入品牌文化,使其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温泉康养品牌。近年来,随着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始,林业产业实施转型发展,重点打造森林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省林草局出台了《吉林省森林(草原、湿地)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吉林市林业局制定了《吉林市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森林康养产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2021年以来,我市成功建设吉林省磐石市官马莲花山森林康养基地、吉林省桦甸市枫雪部落森林康养人家等9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人家),建设森林康养项目库,对23个康养项目跟踪推进。打造“22℃森康养”品牌,吸引省外游客夏季来吉体验“森康养”,为省内居民打造森林休闲+果蔬采摘+美丽乡村农家乐+冰雪特色运动等内容丰富的四季康养模式,在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同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运行。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吉林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