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民政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861/2023-09219
分  类: 委员提案;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01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8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7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2861/2023-09219 分  类: 委员提案;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01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8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7日

鞠佳芮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次会议提出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第588号提案)收悉,经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五老助市”,实现老有所为的建议

鼓励“五老助市”,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公共资源不足,让低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为。目前,在社区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中,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积极发挥特长,配合社区开展老年活动,起到较好的效果。按照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和目标规划,在养老服务力量薄弱,护理人员不足的农村等地,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既能解决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够有效避免代沟,更容易让受助对象接受,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将来,将成为一种解决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老有所养的建议

通过在职业院校设立护理专业,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23年计划招生120人。联合市人社局、市民办养老机构协会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从2021年开始,按照上级民政和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大赛,推荐优秀选代表我市到省里参加全省护理员大赛决赛,通过以赛代训进一步促进养老护理员人学习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大赛不断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员热心关注养老护理事业。

下步工作中,将以政、校、企合作模式的搭建老年教育学习平台。通过政策、组织等方面的创新, 进行多形式老年 教育,打造方便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制和平台,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三级老年教育学习体系,不断完善线上自主学习结合线下培训实践的教育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教学设施,将老年教育资源重点向社区教学点延伸。推进老年教育规范健康发展使老年教育走进“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三、关于拓展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依的建议

为有效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通过开展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取得一些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做法。一是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昌邑区通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引入吉林市亿事帮智能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医疗服务”和“文化养老服务”为特色,在中心内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公益教育、文化娱乐、助餐、助浴等基础服务。二是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以社区老年食堂为重点,涵盖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家政服务等基本服务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目前昌邑区兴华街道东厂宅社区老年食堂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营,给周边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用餐服务。三是开展养老机构延伸服务试点。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延伸服务,充分整合老年照护资源,有效扩大老年照护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居家老年人照护需求。下步工作中,我市将在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把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为我市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定制化养老服务。

四、关于开展智慧助老,实现老有所学的建议

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推进吉林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完成政府采购,下步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对接供需关系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采购、教育培训、文化养老、医护咨询、聊天解闷等服务。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技术,鼓励社会组织利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开展智能监护服务服务,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加强养老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部分社区在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把智能手机应用和上网列入老年人学习内容,提升了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的水平和能力。

五、关于开展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的建议

面对我市人口逐渐老龄化现状,文化馆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阵地,积极开展老年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一是实行免费开放,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加强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全覆盖。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设置文化活动室,行政村普遍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行免费开放,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老年人方便、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二是开设形式多样的老年文艺活动。指导各级文化馆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文艺演出,举办秧歌培训,举办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审美需求,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在“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两个品牌广场文化活动中,为老年文艺团队搭建舞台,举办主题专场演出。“老歌新曲大家唱”“松花江之夜”周末休闲舞会等广场活动,鼓励老年文艺团队参加,促进我市老年业务文艺团队的蓬勃发展,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三是开设老年艺术学校。市群众艺术馆的老年大学是全国文化系统第三批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秉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办学理念,探索新时代“文化养老”新模式,计划开设合唱、模特、语言、声乐、舞蹈、钢琴、国画、书法、剪纸、柔力球、京剧等近20余门艺术课程,满足老年人群的各类课程需要,计划学员人数2000人。四是成立老年志愿者团队,组织和举办老年志愿者活动。吉林市是京剧的第二故乡,为弘扬和传承吉林市的京剧艺术,吉林市群众艺术馆挂牌成立喜联成社,并集合原吉林市京剧团退休的优秀演员班底成立了喜联成社志愿团队,培育京剧人才,传承京剧艺术,为吉林市的京剧票友和爱好者带去一至两场京剧公益演出。吉林市群众艺术馆还成立吉林市交响乐团和吉林市民族管弦乐团两个老年人为主的志愿团队,今年计划排练出新年交响音乐会和新春管弦音乐会献给江城百姓,丰富吉林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

 

 

                             吉林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