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42XD/2016-08710 |
分 类: | 安全监管 ; 通知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16年11月29日 |
标 题: |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吉市交运发〔2016〕87号 |
发布日期: | 2016年11月29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42XD/2016-08710 | 分 类: | 安全监管 ; 通知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16年11月29日 |
标 题: |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吉市交运发〔2016〕87号 | 发布日期: | 2016年11月29日 |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市交运发〔2016〕87号
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吉林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行业工作实际,认真落实。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
2016年11月29日
吉林市交通运输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深化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平安交通”建设为统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风险预控、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加快构建科学规范、严实高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在道路旅客运输、道路危化品运输、水上交通和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基本建立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形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清单化”、“信息化”、“闭环化”动态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行业管理机构安全监管能力,科学防范和有效遏制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工作原则
(一)明确责任,完善机制。企业是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行业管理机构负有依法履行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执法和重大风险源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抽查职责。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将道路旅客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和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作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率先推进。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行业管理机构主要任务
1.指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防控和事故隐患治理责任体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自纠”和风险防控“自辨、自评、自控”责任链条。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及验收的闭合管理标准。建立管理机构监督抽查和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对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风险源管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隐患治理和重大风险源管控不力的企业实施跟踪督办。
2.明确监督检查方式和责任追究内容。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风险源等级划分要求或清单。
3.强化信息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信息平台建设。
(二)交通运输企业主要任务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健立风险评估、预警,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的安全风险预防长效工作机制。
2.开展风险普查和辨识评估。企业要以预防事故为重点,对设备设施、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普查、建档,评估风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确定风险防控重点。
3.实施风险分类和等级确定。对评估出来的风险,按照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区分确定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分别对应“红黄蓝绿”,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不同风险等级,绘制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
4.明确风险管控措施。企业要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形成“一企一册”并报属地行业管理机构备案。
5.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企业风险点、风险类别和管控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根据行业标准,针对每一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落实《吉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实行企业安全生产日检查、周调度、月总结和季报告的通知》(吉安委明电﹝2015﹞16号)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观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常态化。
7.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报行业管理机构备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高度重视。各级行业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是落实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各行业管理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组织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相关标准、步骤、时限,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推动落实。同时,要与企业全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落实不力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或依法依规强制落实。
(二)统筹协调推进。行业管理机构要制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遵循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力争3年左右时间,使重点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各行业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公众信息平台等,加大隐患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理念的宣传,引导行业把隐患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工作作为转变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效抓手,营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