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医防融合发展的建议》(第 21 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以三级医院专家带动二级、一级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达到同步化,有利于医疗资源下沉的建议
2019 年 9 月,桦甸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开始启动,2022 年 10 月,省卫生健康委通过了对桦甸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的调研指导和现场验收。
2023 年 5 月,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决定全面推进新增试点县(磐石市、舒兰市、蛟河市、永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并制定了《关于印发 2023 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扩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市医改秘发 2023〕1 号),市级组织相关专家对试点县开展评判工作进行了全面审核。截至目前,吉林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覆盖。为扎实推进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运行,有利于医疗资源下沉,结合全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吉林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和《吉林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手册》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工作部署,优化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和推进措施,为三级医院专家带动二级、一级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步,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大督导力度,以三级医院专家带动二级、一级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强化制度机制贯彻落实,达到同步化,确保医疗资源下沉。
二、关于组建科普健康讲师团,面向群众开展讲座,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培养群众防病意识的建议
为树牢预防与治疗并重的健康理念,逐步转变重治疗轻预防观念,强化培养群众防病意识,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教机构建立了由聘任医学专家、健康教育专家及社会行为专家等组成的科普健康讲师团队,每年初,制定全面科普教育计划,进一步明确教育宣传目标,确定授讲对象,主要采取义诊、专家讲座、线上科普宣传、线下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等,全方位、全覆盖、无差别进行教育。近年来,防病宣传教育成效明显,群众防病意识逐步提升。目前,吉林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覆盖,下步,我们将利用好医共体平台资源,大力培建科普讲师团队,积极做好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并重的健康教育宣传。
三、关于建立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卫生新型网络体系,支持双向转诊,串联上下级医院管理的建议
一方面,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需要充足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做保障,虽然建立“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制度,但没有真正执行到位,一是差额单位无法提供薪酬有效保障,聘用人员收入低,人员无法留住。二是全额单位因为基层人员缺乏,不能真正下沉到基层一线工作。三是个别的工作人员把基层当做跳板,服务期
满后多数人员离开基层工作。四是乡村医生作为非体制内管理人员,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对村医工作质量进行要求作用不大,严重影响基层网底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县域医共体内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信息链接的纽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完善的信息化联网,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和端口对接。目前,医疗服务信息在医保机构、医共体和不同地域之间信息断链,无法疏通。医共体信息化平台若要有效运行,需要财政部门给予经费支持进行联网建设,初步预估测算建设资金约 2000 万元,因资金缺口较大,各级财政无力支撑。下步,全市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保障。强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推动医共体内部信息一体化,设施设备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支持医共体基本设施设备、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医共体建设注入发展动力。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强制度供给,创新人事、编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推动建立符合医共体提点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
四、关于资金使用。医院看病使用医保基金,在社区医院看病用的是公共卫生经费,能否统筹资金,面向医共体建议予以支持,提高基层积极性,使医疗资源融为一体的建议
一是医保资金包干总额拨付制因涉及地区门诊统筹和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医保部门仅限谈判制,按照一院一策,定额进行支付,总额预付制度没有有效落实;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使用方面,目前基本卫生服务经费由市财政直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由医共体统筹使用,无法变更财政拨付方式。下一
步,全市将进一步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协同改革,不断完善医共体的运行和发展机制,统筹医院看病与社区医院看病资金,使医疗资源融为一体,提高基层积极性。
感谢您对我市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 年 6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