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MB1755632F/2024-08462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2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号委员口头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卫提字〔2024〕2 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
索  引 号: 11220200MB1755632F/2024-08462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2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号委员口头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卫提字〔2024〕2 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号委员口头提案的答复
委员您好: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把握中医发展大趋势,梳理我市中医药和知名中医优势进行有效整合,让中医走向世界的建议》(第 20 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医药工作现状和成效
   (一)多层次发力,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我市按照“做强做大公立中医类医院,持续提升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的整体发展策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面加强运营管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统筹基本公共服务等方式,多层次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一是实现了中医药服务资源配置水平大跃升。截至 2024 年4 月 30 日,全市现有中医医疗机构 464 个,其中:中医院 41 个(公立 12 个、民营 29 个)、民营中医门诊部 3 个,中西医结合诊所 15 个,中医诊所(含备案制诊所)393 个,其它中医医疗机构 12 个,公立中医院编制床位 2810 张;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了 100%。全市有 6 个县级中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标准,有 8 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市13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设完成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医药综合诊疗服务区(中医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覆盖率全面扩大,能够运用 6 类 10 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让老百姓能够就近享有中医诊疗服务。
    三是实现了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新突破。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桦甸市人民医院获得了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称号,吉林市中心医院启动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我市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6 个,省级研究室 6 个,省级重点专科30 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 1 个。
   (二)多途径培养,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学术传承、临床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统筹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名医传承工作。目前,全市建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 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1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8 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5 个,组建学术经验继承团队,打造名师队伍。拥有吉林省名中医 5 名、市级名中医 24 名。
    二是不断加强基层中医骨干培养。利用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定期为基层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项目、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中医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中医药专业人员管理等多种途径,提升中
医药人员技术水平。
    三是以赛促练注重挖掘中医骨干新苗。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中药辨识与合理使用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经典知识等中医服务能力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学习热情,也挖掘出一批中医骨干并纳入人才梯队进行重点培养。
   (三)多维度创新,着力推进中医事业传承发展。多年来,我们秉持传承与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是不断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先后出台了《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吉林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诊所备案管理,将中医诊所许可由登记制转为备案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中医事业发展中来。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落实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措施,强化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
    二是积极推进公立中医类医院建设。先后完成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新城院区(吉林市康复中心),吉林市中医院新院区等中医类医院建设项目,改扩建面积达 4 万余平方米,市中医院新增中医床位数 345 张。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核心医院组建了市级中医医联体,以各县(市)区公立中医医
院为核心医院组建了县级医共体,对基层中医服务机构进行对口帮扶技术指导、临床带教。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舒兰市中医院、蛟河市中医院分别成为省内首批中医药“五大中心”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
    三是深入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制定《吉林市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实施方案》,推进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养老机构、进旅游景区;吉林市中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中医养生、针灸、推拿等综合性、个性化健康干预服务;磐石、桦甸、蛟河、舒兰以县级中医院为核心组建了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对中医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市 131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为辖区 3岁以下儿童、65 周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扩大中医药服务总量。推进实施吉林市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和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新城院区项目,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扩大服务覆盖面,强化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提升中医特色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吸引和鼓励中医药专业高校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到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以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好名老中医“传、帮、带”工作,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教育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三)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实行融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开展规范的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探索发挥中医药特色在养老机构及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
的作用,提高医养结合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加强交流合作,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发挥吉林市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的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适时打造我市与日、韩、朝、俄、蒙等国家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对外人才培养,拓展中医药对外传播途径和方式。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依托,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医疗设备,完善吉林市康复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满足不断增长的境外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提升中医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
    感谢您对中医药卫生健康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 年 6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