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04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民进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缓解“看病难”问题的建议》(第50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相继出台医联体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2017年市政府下发了《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市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52号),2019年我市被列为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制定《吉林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规划(2019年—2020年)》(吉市卫联发〔2019〕19号)、《吉林市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吉市卫联发〔2020〕16号)。
二、建立和完善医联体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按照省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行政部门、各医联体核心医院及各医联体内部进行绩效考核。本着分区包段、功能互补、质量安全、便捷就医的原则,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联体负责,实现分区包段。建立核心医院负总责、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防治康协同机制,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三、着力解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缺乏合格医生的问题
通过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基层医疗机构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乡村医生、临床医生、护士、管理人员、乡村医生1650名,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全科医生作为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累计培养全科医生2283人,我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编入《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分为本科、专科、中专3个层次,安置率及参加医师规范化培训率均达到100%。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专项招聘。2020年,按照全省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专项招聘计划,通过“乡聘村用”方式招聘乡村医生19名。
四、建立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加强“双向”业务沟通与交流
六大医疗联合体共派出医疗团队、专家到下级医院出诊、带教、查房,诊治患者近7万人次,培训骨干医师829人次,提高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能力及疑难病症的辨别能力。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核心医院为下级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同时,在医疗联合体内部推行化验检查、医学影像结果互认制度,其中,32家医院实现了检验结果互认、二级以上医院均实现了医学影像结果互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互任医疗机构30家。依托市远程会诊中心,加强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医疗联合体内部的远程会诊。借助远程会诊平台,针对某些疑难危重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交流诊断、治疗意见,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可以获得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的优质医疗服务。2020年在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中为发挥救治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市级专家组实行分组分片包保负责,参照医联体分工,将市级专家组成员分成4个组,按照一患一团队、一患一策的原则,分别负责县(市)区的诊治工作指导,并与包保县(市)区的专家组组成一个团队,切实做到第一时间给予会诊,病情有变化必须及时会诊,确保及时有效开展诊疗救治工作。同时依托“健康吉林——医疗影像云惠民服务平台”,搭建了新冠肺炎远程会诊平台,平台组建了我市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由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市化工医院、吉林市儿童医院的呼吸科、影像科专家团队组成,能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远程会诊服务,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平台优化了传统会诊定时、定点、定人的操作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可通过平台上传和分享患者的全序列DICOM原始影像,既能开展电脑端和手机端实时进行会诊,同时还能帮助各医疗机构有效排查疑似病例,避免患者交叉感染,有效规避疫情扩散风险。
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首先在桦甸市实施县域医共体试点,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运营共同体,在县域内信息互联互通,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有信息化系统,易申系统和中强系统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目前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的易申系统,县级公立医院使用HIS系统,软件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信息共享整合还需要时间及资金投入,信息化整合统一后,才能真正做到分级诊疗上下级转诊,用药及治疗方案顺畅贯通,才能保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
五、三级医院主导全科医生培训
目前,我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我市目前共有三家全科医生转岗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基地,即吉林市中心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培训网络平台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建设,培训教材为全国统编教材。我市暂没有权限确定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平台、编写培训教材。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