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98J/2024-08399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年11月08日
标      题: 对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5号代表口头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工信议字[2024]4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8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98J/2024-08399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年11月08日
标      题: 对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5号代表口头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工信议字[2024]4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8日
  对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5号代表口头建议的答复
 
  吉市工信议字[2024]4号
 
  一、关于“建议加强对企业国家扶持政策的辅导,尽量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建议
  一是全面布局、广泛宣传惠企政策。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平台、产融平台、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的等各类窗口平台的宣传作用,加大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宣传力度。2023年,吉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惠企政策1000条,产融平台发布惠企政策900条、政策解读视频150条,新媒体平台发布惠企政策视频200条,微信公众号政策推广发布信息200条。
  二是政策计算器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吉林市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开通政策计算器功能,利用数据和算法模型,比对关键词和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化精准推送政策401条,申报项目通知303个,帮助企业应报尽报、应享尽享,加快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三是制作惠企电子书,建立“政策直通车”模式。及时梳理盘点惠企政策、项目支持、金融服务举措等内容,制作了《吉林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吉林省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利企惠企市场环境、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四个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政指引》、《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政策产品汇编》、《创业导师辅导服务进校园——创业就业手册》、《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等17本电子书,方便企业按需查询。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营商软环境水平,珍惜关爱企业及企业家,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的建议
  一是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组织体系。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领导小组,组建市县两级服务企业办公室、部门工作专班,选派2661名优秀干部作为“企业知心人”一对一包保帮扶企业,形成系统衔接、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是着力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流转”的运行体系。面向全市经营主体,开发上线“吉林市助企服务平台”“服务企业码”,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提高企业诉求办理效率。坚持简事快办,坚持难事特办,建立重大疑难问题三级联席会议会商制度,多方联动、合力攻克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着力构建“动态优化、跟踪问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复盘总结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系统梳理企业诉求,针对高频问题,复盘总结提炼服务企业成果,推动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升级。创新开展“企业知心人”考核画像,构建组织考察和纪律监察同时运用的立体考评制度,重视考评结果运用,激励包保干部履职尽责。
  自“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服务企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4年4月末,“吉林市助企服务平台”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0723件,帮助企业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7919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三、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加大优惠政策并认真履行承诺”的建议
  组织制作“政策包”《吉林市投资指南》《吉林市发展机遇手册》和《吉林市产业推介宣传片》。打造详实的招商引资工作第一手资料;分领域制作招商引资“政策包”,以打造便携式“口袋书”、突出吸睛设计感为导向制作《吉林市投资指南》;组织编制《吉林市发展机遇手册》,以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传递我市良好形象;更新完善《吉林市产业推介宣传片》,及时提供精准推介资料。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谋划,产业链责任单位绘制16个招商地图,谋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参考。
  四、关于“如有条件,对于高端人才(专家、企业家、大学生)给予住房、子女上学、个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建议
  一是完善人才子女入学机制。市人社局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吉林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安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吉市人社发〔2023〕13号),为经省人社厅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落实子女入学安置政策。其中,A、B类人才子女及直系第三代子女可根据人才本人意愿,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就读;C、D类人才子女,按就近从优原则,参考人才本人意愿,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就读。省域外转入经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非毕业年级或在符合高考政策前提下的普通高中在读学生,转入省域内学校就读时,可不受入学年级限制。
  二是优化引进人才安家补贴机制。经省人社厅人才分类定级认定,符合我省全职引进标准条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A-E类的高精尖缺人才,省财政分别给予300万、150万、70万、35万和15万元安家补贴(分5年拨付),引进人才可同时享受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相关补贴。其中:国内外顶尖性人才(A类)安家补贴为300万元;国家级领军型人才(B类)安家补贴为150万元;省部级领军人才(C类)安家补贴为70万元;省域拔尖人才(D类)安家补贴为35万元;青年后备型人才(E类)安家补贴为15万元。
  三是提升人才就医出行旅游服务水平。拓展“吉享卡”“吉健卡”服务范围,对D类及以上人才发放“吉享卡”,E类人才发放“吉健卡”。“吉享卡”持卡人(含2名随行人员),可在龙嘉机场、长春火车站享受“绿色通道”贵宾服务。“吉享卡”“吉健卡”持卡人及其子女、配偶和双方父母可享受指定医院预约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诊疗服务,可享受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免门票服务,可同等享受省域内各地政府出台的人才服务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