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吉市工信议字[2024]2号
一、关于“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议
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中小企业共享高端的研发设备和专业人才,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我市一直致力于平台的建设,逐步完善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政策支持,推动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平台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行业性大数据云平台项目;设立人工智能专项,重点支持智慧冰雪(大数据平台、检验检测中心)、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方向研究;设立“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专项”,重点支持北华大学冰雪产业、东北电力大学智慧能源(中丹智慧微电网)产业、5G与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吉林化工学院碳纤维产业、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检测产业、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酿造产业、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全产业等平台建设。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运营机构等平台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效能。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自建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建立技术转移运营机构;协调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与技术转移运营机构对接共享,优化技术合同认定、成果对接等服务,提升转化效能。重点支持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技术转移运营机构建设。三是推动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是依托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进行建设,为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平台。截止目前经省工信厅认定,已建立东北电力大学的电力电子、金属成型模具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北华大学的长白山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电力整流装备、林木加工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化工学院的化工过程自动化、汽车涂层材料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医药学院的化学药品原料及制剂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等8个公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8个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先后为恒达金型、众鑫化工、江机机械设备、双士药业等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技术难题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关于“成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的建议
资金是民营企业扩张和增长的关键因素,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对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措施,努力缓解这一问题。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联合相关银行机构开展金融诊疗服务,引导银行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培训、金融惠企政策解读、金融产品推介、贷款担保等服务。二是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产融平台作用。用好全省唯一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招牌,加大产融合作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完善政策计算器功能,让优惠政策一键直达企业,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产融平台共注册企业15235户,进驻金融机构37家,撮合贷款10716笔,贷款金额528亿元。三是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中小微企业专场对接会,精准高效地畅通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血脉流通”。2023年协调市区内20余家金融机构,帮助30余户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达成合作意向近10亿元。四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为成果转化企业开发更多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帮助企业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5月9日,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九解一协调”解融资难题科技型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组织22家银行机构及30家户企业参会,相关银行机构和有关部门现场答疑,制定“一对一”融资方案,达成融资意向1.76亿元。
三、关于“制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的建议
舆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也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舆论氛围,驳斥错误观点、放大正确声音,排除一切干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充分发挥市工商联系统媒体作用,健全重大舆情舆论引导机制,做好民营经济舆情引导工作,构建起民营经济领域主流舆论格局,掌握民营经济舆论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一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出台了《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制定六个方面25条具体支持措施,确定每年11月1日为“吉林市企业家日”,营造尊重、支持、关爱企业家健康成长、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导向。持续开展《新时代江城企业家》专栏,集中展现新时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风貌和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作为,全年播出企业宣传片20期,展现优秀企业家形象,不断提升舆论宣传质效。三是树立标杆,表彰先进。设立“企业家节”,评选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对优秀企业在专项申报、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2021-2023年我们已成功开展了三届吉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对我市9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