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538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化工中试基地是研究解决化工行业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实现规模生产提供成熟的工艺和技术支撑,是建立在科技成果和产品间的通道与桥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市建设化工中试基地,可有力推动化工高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应用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发,解决我市化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成为我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和驱动力,事关重大,应予大力支持。关于您提出建设化工中试基地的有关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了对策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定项目承载主体
因目前我市没有正式运营的化工中试场所,导致有需求的企业只能将中试项目外包给第三方,成本高;还有个别企业将中试项目作为新上项目报批,直接由小试放大到工业生产,导致试生产时间无限延长,且安全环保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省内乃至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本身不具备化工中试条件,有相关需求的化工企业也因中试环节投入大、风险高、审批繁琐等原因望而却步,导致化工中试项目难做,中试基地难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迟迟难以打通。
综合以上,您提出在中科院吉林市分中心、吉林大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吉林市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基础上,打造项目承载实体,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断链”问题的相关建议非常重要,经初步了解:目前国内已有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中试孵化产业园、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大连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等成功案例。
建议:市里可由中试基地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方前往上述地学习考察,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方案或规划,按程序报市政府上会后推进实施。
二、关于出台配套发展政策,提供项目成长环境
以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中试孵化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3612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8个甲类中试厂房(包括5个拟入驻中试装置)、预留设施用地、综合楼、中控室、甲类仓库、固废暂存库、10kV变配电所、机柜间、循环水场、综合水站(包含综合水泵房、空压站和脱盐水站)、废气处理(RTO)、地面火炬、污水预处理、事故水池及雨水池、门卫和管廊等,总建筑面积3563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09.53亩。此外,项目规划了三块预留设施用地,供需要在室外布置的中试项目使用;预留了罐区和汽车装卸站设施用地,供有液体物料储存和装卸需求的中试项目自建使用。拟入驻该项目的首批5个中试企业的产品方案均已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文件中明确列出。
建议:化工园区作为化工中试基地的主办方,在组织化工中试基地建设阶段,应明确首批入驻项目的若干中试企业(可预留未来空间裕量),在首批入驻企业成功顺利完成中试后,再报请省市相关部门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三、关于开展前瞻性共建合作,构建高质量化工产业体系
在化工行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由于中试环节缺失或薄弱而导致“创新链条”断裂,创新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创新驱动力必然下降。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将化工中试基地作为校企成果转化的平台,是促进化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和科学使然。在我市化工园区建设化工中试基地具备产业基础、公用工程、检测平台、研发机构、技术服务等相对优势,更有利于优化我市创新创业环境,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园区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我市化工中试基地要紧盯高校院所小试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强化中试能力建设,突出平台型、模块化、协同式发展特色,配套检验检测、试验装备,集聚人才团队、技术服务、支持政策等核心要素,以市场化、专业化、公益化运营服务为保障,形成体制全新、机制灵活、健康发展的化工中试服务体系,联结域内外化工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加快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