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198J/2018-11825 |
分 类: | 政协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18年05月28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82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吉市工信字〔2018〕2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05月28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198J/2018-11825 | 分 类: | 政协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18年05月28日 |
标 题: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82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吉市工信字〔2018〕2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05月28日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682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吉市工信字〔2018〕2号
***委员:
您们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第682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就您们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抓好银企对接”的建议。
开展银企对接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重要手段。年初以来,我市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探讨产融合作对接机制,通过强化银企对接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建立吉林市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接入100户以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网上对接。二是通过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调度,掌握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情况,建立重点企业融资信息对接清单,向全市19家金融机构推荐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开展灵活多样的政银企保对接活动。2018年1季度组织开展10次政银企保对接活动,参会企业98户,融资项目58个,为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金额2.02亿元。三是制定《关于解决我市工业企业“两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两证”历史遗留问题,增加企业融资可抵押资产。四是继续发挥“助保金池”、“种子基金”两项基金作用,为全市更多的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二、关于“积极开展政企对接”的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加强政企联系,强化政企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一是2017年我市制定了《吉林市市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方案》,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机制,确定神华集团、康乃尔集团、吉林建龙、龙山集团、华微电子等百户重点企业作为联系对象,建立政府联系民营企业制度。2018年年初按照我市“6411”产业发展体系,结合“5、6、40”培育计划,重新完善了《吉林市市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方案》调整了111户重点企业为市级领导联系对象。市政府领导按行业分别联系包保重点企业,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总则,其他政府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吉林市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带动县(市)区、开发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着力解决“不想接触”和“不敢接触”、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降成本、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引导全地区企业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激发创造活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企业“建言直通车”平台,市政府领导、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定期开展交流互动,定期分析和解决政商沟通中的重要问题,及时高效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最大限度激发民营企业家精神,爱护民营企业家资源,重视民营企业家作用。讲好“吉商故事”、宣扬“最美创业人物”,在全社会营造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
三、关于“搞好域内外企业嫁接合作”的建议。
一是以和浙江省对口合作为契机,通过开展项目对接、推进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温商产业合作,激发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通过推进“品质吉货、行销天下”活动,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展会为平台,组织参展企业与域外企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开展产品经贸交流及产品项目对接会,加强交流合作,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域外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长。2017年全年组织150余户中小企业参加在南京、香港、广州、上海、武汉等地举办的全国性中小企业展洽会及经贸交流会,与域外企业、客商签订意向商品合同1500万元,形成了与域外企业交流对接的长期合作。三是通过推进我市与温州两地政商交流合作,改善和提高我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组织市政府民营经济部门相关人员及民营企业家赴温州对口交流学习,提高政府民营经济部门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素质和能力,开拓民营企业家营商视野,借鉴温州民企发展模式,促进两市产业融合发展。
四、关于“不断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多年来,我市通过抓重点企业素质提升、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广精益管理模式等工作,旨在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抓重点企业素质提升。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对工艺流程、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控制,降消耗、降费用、提质量、增效益,通过行业标杆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二是鼓励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科学发展规划,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率,全面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形象,带动全市民营企业向高标准看齐,达到整体素质提高,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2017年全市117户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89户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占试点企业的76.1%。三是推广精益管理模式。引导中小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大力推广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精益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精细化管理经验”和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 “两横一纵管理体系”等先进模式,全力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水平。
五、关于“大力提升企业人员素质”的建议。
企业素质提升一直是我市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训方式,以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途径提升企业家素质。通过安排企业管理者参加清华(远程教育)总裁培训班、营销模式创新总裁班、品牌及战略经营高级研修班和高级职业经理人等培训班,培养提高企业家战略思维、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二是实施企业骨干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等方面组织安排企业高管培训,帮助企业骨干人才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同时开展与浙江企业对口交流活动,学习浙江企业高管先进的管理模式。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对重点人才的联系服务;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采取直接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行业领军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通过培训、考察等方式加强人才培育,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引导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构建产学研人才合作平台。
六、关于“切实加大软环境制度建设”的建议。
几年来,我市通过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年初以来,我市本着“服务零距离、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按照“一个目的”、“一项原则”、“一套规范”的“三个一”准则,扎实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工作。出台了《吉林市加快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吉林市“只跑一次”改革事项清单梳理和办事指南编制工作方案》,列出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跑一次”事项清单,截止目前,市本级第一、第二批已累计公布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跑一次”事项3227项,共涉及78个单位。二是完善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信息渠道,从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社会人士等五类代表和优秀企业中,审核选定了100名市级监督员和50个企业监测点,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工作,促进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三是依托软环境智能管理投诉举报平台,开辟民营企业涉软问题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对涉及投资项目遗留问题投诉举报问题,统一受理、积极协调、快速办理、及时反馈,依法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年5月16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孙 畅 6204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