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议》(第508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西团山”“满族”文化为基础,打造城市名片与特色产业品牌
(一)关于迁建陨石博物馆:吉林陨石作为我市一项独特的自然科学遗产和特色旅游资源,无论从科学研究方面还是观光旅游方面,都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为更好发掘吉林陨石的巨大价值和独特魅力,我市在市博物馆设立专区,举办全国唯一的陨石专题展览。自展览设立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数十万计,对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您提出的将陨石博物馆移至落地原址的建议,市文广旅局进行了认真研究论证,认为陨石陨落地是陨石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保护吉林陨石的同时,需与陨落地开发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好陨石标本和陨石坑。但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落地原址桦皮厂镇金刚村距离市中心较远,且沿途尚未形成旅游链条,不利于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二是陨石是国家一级文物,须经上级部门批准方可迁移。待时机成熟,我们会整合资源,积极培树吉林陨石品牌,在陨石陨落地恢复建设陨石陨落时的场景馆,开展跨省陨石研究、促进陨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合作,联手打造吉林陨石陨落地—辽宁岫岩陨石坑——黑龙江依兰陨石坑文化旅游线路,树立和推广东北地区陨石文化旅游品牌。
(二)关于改陈满族博物馆:吉林满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尤其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存极为丰厚。近年来,满族博物馆,努力搜集挖掘和利用满族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满族文化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满族文化活动,打造了多个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品牌文化,如“行走的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亲子+”、“文化惠民送展下乡”等活动,制作举办民俗与非遗内容的临时展览,成功申报了《满族过年习俗》、《满族石氏鼓乐》、《满族婚礼习俗》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跨领域与市内多所大学进行馆校共建活动,建立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很好的提供了教育学习平台,大大地提高了满族博物馆国内影响力,2016和2019年,先后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为了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充分发挥满族博物馆的职能作用,深入挖掘整合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满族文化资源,适时提升满族博物馆功能,强力推进满族文化事业向前发展,为打造“吉林市旅游文化名城”做贡献。
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重视名人效应,形成名人品牌
近年来,我们深挖名人事迹,形成名人效应,打造了以成多禄、宋小濂和徐鼐霖独具特色的名人风采为主的《吉林三杰陈列》、以吉林巨商牛子厚为主《牛子厚与京剧艺术展览》和依托张作相官邸建立的《流淌的记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等展览,其中《吉林三杰陈列》曾获“吉林省精品陈列奖”。为加强文物本体保护,2022年积极申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作相官邸修缮工程已经获省文物局批准立项。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名人事迹,体验名人品牌的深度。
三、利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格局。在省“一线、两地、三集群、七组团、十片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框架下,打造吉林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支撑体系,突出吉林市地区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抗联历程、解放战争战绩、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等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十点、七线、两片”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体系。重点提升毓文中学旧址、吉林机器局旧址、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桦甸蒿子湖东北抗联营地、代王砬子东北抗日义勇军营地、舒兰老黑沟惨案地遗址、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蛟河新站谈判旧址、哈达湾“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群10个代表性红色遗迹展示教育服务功能;以点连线,打造涵盖全地区重点红色文化资源的七条红色旅游线路;重点建设桦甸市、磐石市两大抗联红色文化片区,提升桦甸蒿子湖东北抗联营地保护展示利用工程,推进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保护、展示和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推动两个片区构建国家级红色遗产经典景区。
四、构建我市全域旅游“微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全市“十四五”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市文广旅局制定了《加强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解决一批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高质量旅游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成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行动自觉,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信用监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旅游投诉处理及时有效,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旅游环境明显改善。
(一)加强景区标准质量体系建设。引导旅游企业树立以质取胜发展战略和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质量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奖惩制度,开展质量业务培训,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完善游客消费后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优质旅游服务承诺标识和管理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满意度测评、设立服务质量评价二维码等方式,了解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问题反映,及时改进质量问题。有条件的A级旅游景区建立“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
(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在巩固观光产品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演艺、非遗进景区,到2025年底,全市4A级景区都能够推出各具特色的演艺产品。
(三)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依法查处旅游景区及周边游商浮贩欺客扰客、沿街揽客、倒卖门票、停车场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疏导和环境卫生整治。督导景区依法公示门票收费价格,落实特殊群体门票优惠政策。
五、加强宣传,进一步完善夜间旅游特色,推出特色手办礼
“吉林市行”在吉林省文旅新媒体“双百”扶持提升活动中被评为吉林省文旅最具影响力抖音号、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吉林市行”公众号持续发布文物、博物相关活动信息,2022年发布了“清爽吉林市 轻奢游一夏——避暑度假线”,将明清船厂博物馆、市博物馆等编入旅游线路。
市文广旅局将充分利用松花江旅游资源,依托城市亮化夜晚江景,开设游船游江项目,计划延长游江时间,在江边码头开展游江活动,并在游船上组织二人转、话剧等文化节目表演和吉林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展销活动,吸引游人,丰富我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夜间文化娱乐生活,增加我市旅游新亮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市文广旅局积极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培育和扶持。近3年来,先后组织我市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国家和省里的旅游商品大赛,获国家级金奖3个、银奖3个,铜奖5个;获省级金奖4个,银奖3个,铜奖6个的好成绩。扶持10余家文旅商品企业研发新产品,打造了一批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伴手礼10余种近30余款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青睐。目前,正积极推进旅游商品和特优农产品进景区活动,既为文旅商品企业产品的扩展了销售渠道,又为外来旅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