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1-10176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文广旅局
成文日期: 2021年06月29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2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9日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1-10176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市文广旅局 成文日期: 2021年06月29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2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9日

张颖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第521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我市“4645”战略实施的重要实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立足于自然生态、雾凇冰雪、人文历史、民族民俗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帮助农民依托绿水青山换回金山银山,共享发展红利,形成了“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良好发展态势。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乡村旅游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6家,在全省占比几近50%,其中5A7家、4A17家,高等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在全省占比为30%。丰满区被农业部和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等5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蛟河市庆岭镇庆岭村等10个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我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42.19万人次,旅游收入131.87亿元;2020年,我市乡村旅游虽受疫情影响,但由于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乡村旅游迅速复苏,全年接待游客509.13万人次,旅游收入88.11亿元。

(二)依托资源优势,注重差异发展,打造多元产品。一是温泉产业发展迅速。以神农温泉、圣德泉、卓远温泉为代表的温泉企业发展快、效益好、质量高,形成“温泉+”模式,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水上乐园等衍生产品。二是酒庄花海亮点突出。依托区位条件、地理环境,在大面积种植山葡萄、花卉基础上,配套发展观光、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是圣鑫葡萄酒庄园、金珠花海。三是果蔬采摘深受欢迎。以金丰采摘园、宇丰现代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体验基地发展迅猛,产品热销。四是滑雪娱乐方兴未艾。五家山、鸣山绿洲、吉雪滑雪场等乡村旅游型滑雪企业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准不断提升,已成为冬季冰雪旅游的重要支撑。五是雾凇观赏成为热点。近年来作为最佳雾凇观赏点的雾凇岛旅游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周边乡村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目前曾通村、韩屯村已发展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20余家,床位近万张。六是民族民俗特色突出。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及特色餐饮等已成为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有代表性的有韩屯村、意禾田家庭农场、南阳冰韵小镇等。七是养老产业大有作为。以颐和苑、恒阳生态园为代表的养生养老型乡村旅游企业,依托乡村优美的生态景观,建设完善的养老设施,成为新兴业态。八是地方美食星罗棋布。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传统美食,一大批乡村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市,丰满区孟家村就有以“松花湖三花一岛”为代表菜的鱼餐店百余家,桦甸、蛟河境内松花湖周边农家乐、鱼餐馆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指导服务,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实施意见》,省文旅厅制定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了乡村旅游工作。我们与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加强合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工作机制,成立了吉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围绕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市场推介、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鼓励企业进档升级,强化行业管理。每年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专项培训,赴国内乡村旅游发达省份学习观摩,开阔视野,借鉴经验。同时发挥我市农业专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多种类型培训,全市80%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和从业人员接受过相关培训。我们积极为乡村旅游企业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补助和奖励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厕所建设和项目补助。2019年和2020年新晋5A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获得了省里的奖励补助。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寻求政策突破。在全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今年我省即将要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利好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利用乡村现有文化和旅游基础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问题,在土地林地利用等政策方面寻求突破。鼓励采用离地高架方式建设旅游附属设施,该类设施建设用地可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在优先保障农业生产,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农业配套设施用地临时用于公共停车。

(二)加大乡村旅游投入。依托乡村现有旅游资源和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方式投入和注资乡村旅游项目,形成能人带户、景区带村、“公司+农户”等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整合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村庄整治等项目建设投入,相继建成了龙潭区缸窑镇哈什蚂村、舒兰市平安镇两方村等为代表的一批魅力乡村;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着力培育多元化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收入。以昌邑区大荒地村、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等为代表,许多村的集体收入有明显增加,有的是几何式增长。

(三)逐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统筹编制了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即重点构建“一带、一圈、两县、两区、多节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东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目的地。积极筹措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乡村道路、电力、饮用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投入,改善乡村旅游和人居环境。

(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依托我市冰雪、温泉、民俗、农耕等资源特色,打造我市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村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为基础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打造冰雪、温泉、赏花、农耕、采摘、垂钓、民宿度假等特色产品,吸引周边及域外游客到我市体验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亮点。沿朱雀山、松花湖农家乐集中区,沿长吉南线、北线温泉带,沿城区休闲农业景点密集区域,沿农耕文化、关东葡萄酒文化集中区域等集中线路,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休闲农业与一年四季的各种农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办特色节会,举办桃花节、采摘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立足长白山、松花湖、吉林大米等特色农业等物产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唱好经济戏。开展创意农业,东福米业公司、吉林大富人家米业有限公司2户企业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中分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金奖和包装创意优秀奖。

(五)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搭建乡村旅游人才学习平台,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提高乡村旅游人才在规划、管理、经营方面能力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扶持引导机制。成立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开发区、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发改、规自、交通、住建、卫健、公安、教育等单位,形成联动机制,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均衡发展,提升经济带动能力。

(二)编制规划,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启动《吉林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整体布局,推进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乡村休闲转型发展。

(三)出台政策,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驱动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扶持乡村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奖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激励城市富余人口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就业,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推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户承包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林间经济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