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0-00211
分  类: 联名提案;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7月1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74号委员联名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文广旅发〔2020〕82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7月14日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0-00211 分  类: 联名提案;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7月14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74号委员联名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文广旅发〔2020〕82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7月14日

邵蔚风、孙世英、蔡雪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定位和开发我市满族历史文化的建议》(第57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吉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200多年的建成历史,以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影响性和独特性,为城市留下了丰厚而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吉林市更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是独特地域文化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南北朝时的勿吉到唐宋时的靺鞨、女真,满族先人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曾作为清朝皇室的祭祖圣地长达200多年之久,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亲巡于此。源远流长的历史构筑了浓郁特色的满族风情,形成了包括语言文字、萨满文化、生活习俗、民族历史、人文景观等丰富多彩的吉林满族文化。

吉林市有府邸、民居、陵寝、寺庙、城池等满族或与满族相关的文化遗迹3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乌拉古城、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乌拉街沿江古城和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王百川居宅旧址、鳇鱼圈遗址和小白山望祭殿遗址。吉林市有满族特色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为满族珍珠球和陈汉军单鼓舞;省级23项,占我市省级非遗项目近半数。吉林市是满族萨满文化保护传承的摇篮,石克特里家族萨满祭祖礼仪活态展演被誉为国际萨满文化“活化石”。

近年来,在满族文化建设方面,吉林市加大了挖掘、整理和传承的力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满族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和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加强满族文化阵地建设,成立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为有效地开展满族历史文化的展示、研究与开发工作,使全市拥有研究和保护满族历史、满族民俗以及抢救濒临失传满族萨满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利用省级文物物保护单位王百川居宅旧址成立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布展了《吉林满族陈列》展览;同时加挂“吉林市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和“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中心”牌子。该馆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以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展演的形式,对满族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市满族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不断充实完善馆藏,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切实发挥了满族文化阵地作用。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市满族博物馆珍藏文物已达1000余件套,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0余件,年接待国内外观众20万余人次。从2015年开始,打造“行走的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文化惠民·送展下乡”活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吉林历史文化和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2020年计划完成《吉林满族》出版撰写工作。

二、加强满族历史文化研究,探索吉林市本土文化

联合市社科联、北华大学、市满族文化研究会组建了相关学科委员会,挖掘探索和研究吉林市本土文化。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蔚等依据考古撰写了学术论文《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追踪》并公开发表。目前,满族博物馆已是北华大学、吉林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基地,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辉发部佛满洲整黄旗石克特里哈拉萨满文化祭礼习俗、吉林乌拉满族满族婚礼习俗和吉林满族过大年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传承基地。以满族博物馆为中心,整合吉林乌拉地区萨满文化资源,挖掘其历史文化元素,以展示满族萨满风情为主题,在突出萨满文化的世界性和多元性的前提下,建造一处传统与现代、观赏与参与、娱乐与艺术相结合的“中国吉林满族萨满文化园”,再现远古萨满风貌,成为宣传和推介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三、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全面加强满族重要文物遗存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为将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城市发展优势,吉林市在加大市县财政投入的同时,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先后向国家、省文物部门为乌拉街争取1000多万元的文物保护修缮专项资金,对乌拉街清代建筑群进行加固和修缮,开展防雷、消防和安防工程改造,工程竣工后,乌拉街三府将可改造为博物馆、展示馆或恢复原貌加以展示利用,带动乌拉街的文化旅游项目发展。

并积极推进依托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开展保护利用工程。通过组织开展保护利用展示工程,向世人宣传展现女真历史文化。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保护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始修建,2019年6月竣工,家族墓地共分五个墓区,总面积146万平方米。2019年,通过积极申报,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评为吉林省省级遗址公园,并建成舒兰市完颜希尹陈列馆,12月份在完颜希尹家族墓地遗址公园举行了舒兰市完颜希尹陈列馆开馆仪式暨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完颜希尹家族墓地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现有为数不多的金代重要遗存之一,是研究金代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重要的实物资料,遗址公园、陈列馆的建成使用,以及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于吉林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四、借助市场推广活动,加大满族历史文化资源推广

满族博物馆、乌拉街韩屯满族村是吉林市旅游线路中的重要结点,深受广大游客青睐。2019年,我们在主要客源地城市组织了13次推广活动,在活动中更多融入了满族历史文化元素。吉林市歌舞团连续22年上春晚,是我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国滑雪场联盟推广活动和北京冬季运动博览会组委会招待晚宴上,我市歌舞团为来宾奉上一台冰雪和满族民俗主题的精彩文艺演出,加深了旅游同业对我市文旅资源产品的印象。西安、太原两市主题推广活动中,我市展出的满族手工金线刺绣旗袍、乌拉满族铜火锅等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当地市民和媒体的关注。2019年,我们协助满族博物馆开展了展览进景区活动,先后在朱雀山景区、五家山景区、东福神农温泉度假村、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等景区开展满族历史文化、民俗展出。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年7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