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非遗文化传承的建议》(第549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方面
早在2015年,吉林市文广旅局就把吉林市非遗博物展示馆建设纳入到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范畴。2019年,市文广旅局争取200万省级专项资金,在市博物馆新馆启动了吉林市非遗博物展示馆项目建设,计划于2020年全面开放。
吉林市非遗博物馆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集中展示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30余项,征集实物200余件,同时设有五处活态展示场所,分为“序厅区”、“百工技艺区”、“食全味美区”、“纷彩吉林区”、“曲艺舞台区”以及“尾厅区”共6个部分。其中:“序厅区”采用造型设计展示非遗的项目名类,使参观者在踏入展厅前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百工技艺区”精选吉林市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进行展示,彰显吉林市匠人的精妙技艺与文化内涵。“食全味美区”在展示食材选择与烹调技艺的基础上,呈现吉林市独有的乡土美食特色。“纷彩吉林区”汇集了吉林市各民族的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杂技、民俗等六大类别的非遗项目,构筑诗情画意的纷彩吉林。“曲艺舞台区”真实再现吉林地方文脉,还原乡土情怀,反映吉林市千百年来文化互相交融的艺术沉淀。
二、拍摄纪录片方面
拍摄一批以“心系吉林、非遗传承”为主题的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对于整理整合现有非遗资源、挖掘非遗项目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提升城市知名度与文化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我们建议将此项内容转给市委宣传部或市广播电视总台。届时,市文广旅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市非遗专家组和相关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真梳理现有非遗项目档案,深入研讨各项目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为拍摄出优秀的非遗题材电视专题片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举办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方面
近年来,市文广旅局大力实施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坚持开展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满族珍珠球、乌拉满族秧歌、乌拉满族鹰猎习俗、吉林缸窑烧造技艺、满族旗袍传统工艺、北山庙会等重点非遗项目的传承培训活动,先后出版了《满族地名传说》、《牛子厚故事》、《乌拉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东路二人转》、《北山庙会》、《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内涵探究及传承人访谈》、《满族民居文化与建造技艺研究》等7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图书,在增强传承人的使命担当意识和责任感的基础上,为非遗传承搭建了众多展示展演的平台。
2016年,由吉林省文化厅和吉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我市举行。共组织开展了大型开幕式、满族学术交流会、系列非遗项目交流展演活动、非遗旅游项目产品推介会、秧歌广场舞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销会以及松花江文化讲坛“共同的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等9项活动,来自北京、河北、陕西、内蒙、辽宁、黑龙江全国6省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北山人民广场进行了互动交流,集中展示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独特魅力,丰富和活跃了庙会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传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文化氛围。
2017年,在吉林市北极街玄天岭文化公园太极广场,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古韵江城’古琴文化艺术节”,先后开展了“吉林市首届‘古韵江城’古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全民艺术普及古琴大会”公益演出、古琴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交流会”、古琴名家大师专场音乐会、古琴名琴和书画公益展览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年举办的“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罗绮霓裳、醉美江城”吉林市旗袍文化艺术展示季系列活动,以传承普及我市省级非遗项目满族旗袍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吉林市旗袍文化艺术展示季、“文化大讲堂”旗袍文化理论研讨会、吉林市旗袍文化艺术快闪秀以及旗袍文化艺术摄影作品大赛暨优秀作品展览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满族文化发祥地吉林市的影响力、感召力、辐射力。
目前,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市级名录233项、省级名录58项、国家级名录3项,其中不乏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项目。2018年以来,“非遗进校园”工程在我市多所中小学陆续实施。剪纸、布贴画、面人胡、锯琴等非遗项目已进入部分小学课堂,京剧、浪木根雕项目也进入了部分大学课堂,草编、古琴、东北大鼓、满族过年习俗、满族说唱等项目也依托市非遗体验馆、市满族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研学活动。从中不难看出,我市距离全面实施非遗进校园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教育部门与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为此,我局将积极协调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制定“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为增进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创造条件、落实责任。
再次感谢郭志伟委员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推动吉林市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