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0-00201
分  类: 委员提案;党派团体提案;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6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14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文广旅发〔2020〕65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30日
索  引 号: 11220200MBOR886172/2020-00201 分  类: 委员提案;党派团体提案;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6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14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文广旅发〔2020〕65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30日

民盟吉林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依托我市历史资源构筑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第51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规划方面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后,2014年我市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认真梳理各历史时段的成果,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相关要求编制了新一版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成果已通过市政府审议,上报到省住建厅,于2017年12月9日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已形成2017版规划成果待省政府审批。

二、关于重视名人效应,形成名人品牌方面

吉林市名人、故居等较多,近几来我们结合实际,在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组织开展近现代文物建筑、名人故居文化内涵的发掘工作,结合建筑特色,积极利用近现代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化场馆建设。如张作相官邸和张连山府邸。张作相官邸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松江西路137号(吉林市西关宾馆院内),2007年5月31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张作相官邸为1927年时任省长张作相修建的吉林自来水厂办公楼。张作相官邸既是研究民国时期吉林城市建设史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张作相德政的一个重要佐证。2015年,市文化局组织完成张作相官邸维修工作,在其内部布展“流淌的记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专题展览,宣传吉林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张连山府邸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松江中路12号,2013年8月1日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私人住宅建筑,在省城吉林市有一定的代表性。2007年,吉林瀚星集团对其进行维修后,作为该公司物业管理办公室使用至今。目前,张连山府邸保护状况良好,使用管理较为规范,已成为吉林市松江中路上一座独具特色的文物景观建筑。

吉林市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其中最为出众的当属被誉为“吉林三杰”的成多禄、宋小濂和徐鼐霖。为充分发掘、整合和利用地方丰富的文物、人文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吉林市博物馆于2014年开始筹划建设“吉林三杰陈列馆”,2016年初建成。《吉林三杰陈列》作为吉林市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已经成为展示名人功绩、彰显名人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成为链接桑梓故园的情感纽带,成为各地宾朋了解吉林市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为吉林大地又增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名人、故居和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其中将重点推进吉海铁路旧址的修缮和展览工作,使其早日对外开放,成为吉林市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新亮点。

三、关于打造吉林文化产业特色品牌方面

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大力支持歌舞团的发展,投入大量财力,支持市歌舞团在北京设立基地、参加央视春晚等国家级演出,支持市歌舞团申报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基金,促进精品剧目创作,打造吉林歌舞品牌。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和市文广旅局的精心组织下,市直文艺院团积极开展原创剧目创排工作,现有7各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极大地推动了我市舞台艺术的发展。市歌舞团直接或参与创作的舞剧《梦回乌拉》、音乐剧《炎黄》、吉剧《黄大年》、舞剧《红旗》等4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体现了市歌舞团的创作演出实力,也通过排演原创大型剧目既锻炼了演出队伍也提升了歌舞团对外知名度,为我市文化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年初以来,我们确定了繁荣艺术演出市场的重点工作任务,将充分发挥艺术品牌优势,持续巩固市歌舞团全国高端演出市场,努力拓展话剧团、戏曲剧团省内外演出市场。精心策划2020年“盛世中华·国乐江城”艺术季,争取承办国家级或省级国乐赛事,让民族音乐走进剧场、走进校园、走进景区。开展好“精彩吉林”演出季、人民大剧院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计划全年完成商业演出、驻场演出、公益演出200场。

四、关于围绕保护文物,强调文物保护与开发,打造文物保护精品牌方面

为加强吉林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市文广旅局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大力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和安防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组织实施了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山体抢险加固工程和防渗透工程;组织实施了西团山遗址安防工程;组织实施了吉林文庙防雷工程;组织实施了乌拉街清代建筑群安防、防雷工程;组织实施了天主教堂安防、防雷工程;组织实施了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抢险修缮工程;组织实施了龙潭山城城墙及城门本体加固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吉海铁路总站旧址抢险修缮工程、防雷工程;组织实施了毓文中学旧址抢险修缮工程;组织实施完成了龙潭山城、王百川居宅旧址、北山碑林、北山寺庙群四处保护标志碑描红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文物保存、保护状况,提高了吉林市文物保护水平,为下一步开展文物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更好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市文广旅局全面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分别利用CCTV-1《新闻联播》前广告时段、CCTV-1/13《朝闻天下》广告时段、龙嘉机场行李岛LED屏、长春公交车车载广告、高速公路户外大屏、市内主要LED大屏,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马蜂窝等新媒体,对我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依托“吉林市文保中心”微信公众号。对市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市、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视频、图文介绍等形式,向全省手机客户端进行推送。

积极发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市文广旅局依托全市16家博物馆,举办地域文化鲜明的基本陈列,展现了吉林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了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实施文物长制,提升文物管理质量和文物保护能力,协调推进龙潭山城、吉海铁路总站旧址等8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修缮。落实好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完成文庙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明清造船厂博物馆展览提升项目,完善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五、关于充分利用吉林市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方面

吉林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18836件,适合展出的文物均已布展。《吉林市城市发展史陈列》是吉林市博物馆于2009年设计建设的精品陈列。其包含三个部分,即《吉林市历史陈列》、《吉林市城市建设展览》、《吉林市工业发展史展览》,其中《吉林市城市建设展览》和《吉林市工业发展史展览》正在进行提升改造,计划建设非遗展馆建设项目、秽貊夫余文化展馆建设项目。《吉林市历史陈列》荣获“吉林省首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该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表、照片、景观复原和辅助展品,以历史文化为视角,立体、直观地再现吉林市从原始聚落到形成城市,从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逐步晋升为吉林省省会城市、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和现代工业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生动的展示了吉林市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地位,是全面了解吉林市的一个窗口和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通过举办《吉林市城市发展史陈列》、《吉林三杰陈列》、《刘迺中先生捐赠遗作展览》、《金意庵书画展》、《松花湖浪木艺术展》、《吉林陨石雨展览》等精品特色展览、开展幼儿及青少年研学活动、惠民送展下基层等特色与亮点工作,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还将整合利用满族文化、儒家文化、陨石文化、夫余文化等特色资源,组织开展博物馆进校园、祭孔典礼、满族颁金节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与旅游互动中传承文化,让历史资源“活”起来。

六、挖掘夜晚经济,形成具有特色的夜晚文化方面

市文广旅游局将充分利用松花江旅游资源,依托城市亮化夜晚江景,开设游船游江项目,计划延长游江时间,在江边码头开展游江活动,并在游船上组织二人转、戏曲等文化节目表演和吉林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展销活动,吸引游人,丰富我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夜间文化娱乐生活,增加我市旅游新亮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七、关于在学术上打造文化品牌特色方面

近几年来,吉林文庙博物馆持续创办了《白山书院》等刊物,下一步将依托各博物馆资源推进完成《夫余王国简史》、《满韵遗珍—吉林满族精品文物图录》、《吉林满族》等书籍的撰写、出版发行工作。同时,充分采纳打造《吉林市历史文化丛书》等一些文化载体的建议,推动历史文化研究单位与院校加强联系和合作,加强吉林市历史文化宣传,助力城市影响力提升。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