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8XJ/2022-03127
分  类: 价格监测信息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13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53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发改议字[2022]8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5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8XJ/2022-03127 分  类: 价格监测信息 ; 其他
发文机关: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13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53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发改议字[2022]8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5日

对市政协十次会议

537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市发改议字[2022]8号

谢勇绍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长吉一体化”进程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第53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唱好‘双城记’,画好‘太极图’”建议的回复

  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把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作为加快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举措,并由省政府印发了《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810日长春、吉林两市签署《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明确了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的合作领域及合作目标;2021年7月,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推动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2022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其中包括《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21—2030年)》相关内容,更是从宏观架构、系统设计、实施路径等各个维度回答了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要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双协同”中的重要一环,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紧紧抓住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与长春市加强合作,共同建设“长吉大都市区”。我市将继续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功能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要求,推进产业协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建设,与长春市合力唱好“双城记”,共同打造长吉“新双极”。

  二、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的回复

  长吉两市在推进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重推动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我市充分考虑长吉产业协作需求,依托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沿长吉北线、珲乌高速、长吉南线形成若干个重要城镇和功能园区,力争大幅提高城镇化率,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样板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和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行区,从而在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引领和带动下,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长吉两市将继续围绕国家赋予的五项试验任务,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着力加强长吉城镇群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促进产业在区域内集聚、链接与融合,以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发展,以产业链接促进城市关联,以产业合理分布促进城镇空间优化布局,构建以城镇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重要功能区为节点的多极化、网络状、开放型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发挥优势产业特色,共同推动两市产业链延伸。立足吉林市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率先实施碳纤维、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与长春市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互补发展。一是推进碳纤维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20227月5日,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市正式启动,将带动我市碳纤维全产业链全面升级。我市以吉林化纤为龙头,将坚持全产业链发力,不断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力争把吉林市打造成“中国碳谷、世界碳都”。我市还将加快与长春市的合作,推动吉林市碳纤维在长春市汽车、轨道客车的应用,延伸碳纤维产业链,加速实现车身轻量化,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经济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化工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化工产业与长春市汽车产业优势,以吉化公司和一汽集团为核心,推进化工原料向下游终端精细化工产品转变推进长吉两市汽车、化工产业协作对接。三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吉林市8英寸芯片项目建设,促进我省汽车芯片研发。持续推动长春光机所、一汽集团、吉林华微电子、华为集团深化合作,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推广应用的协同发展格局。

  打造长吉竞争合力,优化长吉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巩固区域粮食生产基地,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在长吉北部现代经济产业带,着力发展以吉林昌邑区孤店子镇、永吉县万昌镇、中新吉林食品区和九台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在长吉南部绿色休闲与现代农业产业带,着力发展以中新吉林食品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庙香山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桦皮厂温泉健康产业带和搜登站温泉观光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在长吉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着力发展以双阳都市农业、丰满区果蔬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的特色农业。

  共同开发农业资源,联合发展高水平现代农业。加强一体化区域农业布局的规划协调、农业科技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高科技农业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共同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统筹推进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区域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完善建立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强化无疫区运行管理;加强观光农业的合作,统一规划观光农业产品,共同打造跨长春、吉林两市的温泉休闲农业观光带。

  三、关于“突破行政区划,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议的回复

  以建设和谐城市、幸福城市、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协同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交通同网,推进“双城”变“同城”。长吉两市以交通为先导,共同打造包括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在内的区域交通网络。随着互动频次的不断增加,断头路、瓶颈路将不断打通,“交通同网”全面提速,推进“双城”变“同城”。一是航空方面,长吉两市加快推进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吉林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二是铁路方面,长吉两市启动吉林市至松花湖至北大湖铁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吉林铁路枢纽西环线项目。三是公路方面,长吉两市将积极推进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九台至双阳段、长吉南线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国道饶盖线(G229)白旗松花江大桥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市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推进信息同享推进城市一体化治理以“数字吉林”为引领,长吉两市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政府政务信息互通协作,逐步实现高效便捷的长吉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一是持续优化户口迁移流程,深入推进网上核验”“自动审批”。二是协同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动东北师范大学在我市创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实验学校即船营区实验学校项目施工进度;鼓励职业院校之间开展人才贯通培养,强化校际、校地合作。三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统筹配置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推进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处置能力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四是扩大城市(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关系转移服务管理

  四、关于“推进长吉两地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议的回复

  长吉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过度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森林繁茂,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适宜人居和发展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域内人文资源厚重,旅游资源富集。长吉两市一直致力于整合两市旅游资源,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的联合开发和联合推广,联手打造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一体化旅游体系。目前,为促进长吉企业合作共赢,加强游客交流互换,我市文广旅局指导我市旅游协会,开通了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至天定山度假区冰雪直通车。今后,长吉两市将积极推广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至天定山度假区冰雪直通车的经验模式,探索更多景区实现联合推广、游客互换,推动更多旅游景区开展直达景区、滑雪场的直通车服务。两市还将全面推进文旅行业规划、品牌形象、市场推广、节庆活动、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应急机制、惠民政策一体化,文旅融合同城化,共同打造长吉两市市民首选旅游目的地,共同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泛长吉文旅消费区。

  我市始终致力于将吉林市流域的“一江三湖”的生态优势和山水文化底蕴转化为绿色低碳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势,由于吉林市城区内松花江流域不允许上项目,因而我市主要依托“纯净的湖水、纯净的星空、纯净的森林、纯净的空气、纯净的冰雪”五大资源体系,虽然目前受到政策瓶颈约束,暂无在建项目,仍积极谋划了巨型游轮等12个特色旅游项目和生态旅游产品,力争把“一江三湖”区域建设成为中国最纯净、最生态、最具吸引力的湖泊型国际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是巨型游轮项目引进巨型游轮,依托“三湖”自然条件,利用艺术化的造型感和光影技术,融入特色沉浸式演艺,打造移动的水上酒店,开展休闲度假游轮旅行。星辰博物馆项目依托松花湖自然条件,邀请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打造世界上最美的“星辰博物馆”,成为吉林市新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房车营地项目依托“三湖”自然条件,以生态、养生、探险等为主题,在湖畔修建主题型露营地,推动景区从单一自然向多元休闲体验方向发展。慢游系统项目依托松花湖自然条件,沿湖畔和两侧山地修建10公里游览步道,紧密连接松花湖各个景点,并在山顶修建观景台,将整个松花湖串成一条线。水上休闲娱乐项目依托“三湖”自然条件,建设趣玩潜水、水底漫步、拖伞等水上娱乐项目,吸引普通游客和运动俱乐部玩家都能积极体验。卧龙潭景区项目以饱览山石林木、品鉴石刻字画、眺望松花湖风光为主要产品,修建卧龙潭森林公园,建设松花珍奇展示区、山顶揽胜区等主题区域。文旅小镇项目以满族文化和避暑休闲度假为主题,建设松花湖文旅小镇,主要建设老式东北民俗商业街区、五星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热气球营地项目依托“三湖”自然条件,修建以热气球为主题的多元化航空飞行营地,包含热气球、滑翔伞等飞行体验项目,以崭新的视角饱览湖光山色。冬季冬捕项目依托“三湖”自然条件,冬季在“三湖”上建造北极爱斯基摩人的独特建筑(星级酒店)—冰屋,填充冬季“三湖”上的项目空白。冰雪大世界项目冬季在湖上建设以冰雪冰灯游园会为主题的冰雪公园,结合当下时尚元素,就地取材,设计“二次元”的冰雕雪雕、网红打卡点。十一红石湖秘境项目围绕红石湖10个村屯275平方公里范围,重点建设景区型野奢酒店群,打造集旅游小镇、山水村屯、山林野奢于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十二红石影视IP文旅小镇项目依托红石小镇的原生态环境建设红色山水、城乡休闲、影视文旅、生态养生四个功能区,打造东北首个影视IP 文旅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感谢您对我市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吉林市发展改革委
20227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