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8XJ/2022-03187
分  类: 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 ; 批复
发文机关: 吉林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标      题: 关于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发文字号: 吉市发改投资审批发〔2022〕3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17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18XJ/2022-03187 分  类: 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 ; 批复
发文机关: 吉林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标      题: 关于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发文字号: 吉市发改投资审批发〔2022〕3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17日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吉林市
  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
  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吉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你单位报来《关于报批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吉市政建管字〔2022〕11号)及有关材料收悉。根据吉林省凯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吉凯评字〔2022〕109号)提出的审查意见,经研究认为,由天津市翔泰市政公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并修改完善后的设计文件满足现行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符合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吉市发改投资审批发〔2021〕133号)要求,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方案及概算,现批复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代码
  吉林市榆树街(晨鸣线-吉钢大路)道路工程(项目代码:2111-220200-04-01-647202)。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道路总长4876.25米,红线宽30米,敷设雨水管线7537.5米,污水管线5490米,新建盖板涵、箱涵各1座,安装双臂路灯288套,箱变3座,同时配套建设检查井、沉泥井、雨水井、绿化、交通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
  三、主要技术标准
  沥青混凝土结构总厚度72厘米,罩面总厚度12厘米,非机动车道总厚度40厘米,人行道总厚度41厘米,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 40km/h,荷载等级BZZ-10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雨水D400-D800承插口钢筋混凝土Ⅱ级管,污水D500-D800承插口钢筋混凝土Ⅱ级管;10kV电源环网供电、220V/380V配电,100 KVA箱式变电站,LED150W+50W光源,双侧对称布置,安装高度12米+10米,灯杆间距35米。
  四、建设地点
  吉林市龙潭区,吉钢大路以北,晨鸣线以南。
  五、建设期限
  14个月。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14396.2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2096.67万元,设备购置费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604.12万元,基本预备费686.49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
  七、相关要求
  (一)吉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要严格落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据此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认真履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开工建设。
  (二)吉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要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四制”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技术标准等实施,严禁擅自夹带楼堂馆所等建设内容。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按照《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除因国家政策调整、价格上涨、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项目建设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投资概算。要按工程进度、合同约定等及时拨付建设资金,不得违规举债、不得增加政府隐性债务、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确保项目依法合规按期建设,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不得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和用途。
  (三)吉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要通过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如实报送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竣工投用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开工前应按季度报送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开工后至竣工投用止,应逐月报送进展情况。我委将采取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监管,依法处理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四)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建设过程当中的资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监管工作,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如需对本项目批复文件进行调整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我委提出调整申请,我委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办理调整手续。本批复文件自印发之日起,2年内未据此开展施工图设计的,本文件自动失效。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