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18XJ/2018-06033 |
分 类: | 委员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发改委 |
成文日期: | 2018年05月24日 |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567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吉市发改议字〔2018〕7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05月24日 |
索 引 号: | 1122020001351318XJ/2018-06033 | 分 类: | 委员提案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吉林市发改委 | 成文日期: | 2018年05月24日 |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567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吉市发改议字〔2018〕7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05月24日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67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吉市发改议字〔2018〕7号
崔衍伟等7名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市秸秆焚烧问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第56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吉林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48万公顷,产量308万吨;水稻播种面积14万公顷,产量105万吨;大豆、杂粮等种植面积3公顷,产量10万吨,玉米秸秆、稻草、大豆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依据统计年鉴粮食产量,按相应草谷比(玉米1.2、水稻0.9、大豆1.5)计算得出秸秆产生量,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480万吨(不含玉米芯、稻壳),其中:玉米秸秆370万吨,水稻秸秆95万吨,大豆等秸秆15万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围绕秸秆“五化”开展,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量205万吨,综合利用率42.7%,其中:能源化利用57万吨,占11.9%;肥料化利用63万吨,占13.1%;饲料化利用77万吨,占16%;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8万吨,占1.7%。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16]25号),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我市作为玉米农作物主要生产区,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距离全省的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市多次组织环保、县(市)区及乡镇村等部门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力度,但农民受传统田间作业方式思想影响较深,春秋两季在黑天或无监管的时段区域,仍存在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现状有四分之一秸秆被农民在田间焚烧,也是秋冬季节连续出现雾霾等大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市秸秆还田等肥料化应用受冬季寒冷气候影响大,畜牧养殖秸秆饲料化基本饱合,秸秆原料化及基料化利用规模很小,以上“四化”利用再增长空间较小,只有秸秆能源化利用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因秸秆利用季节性强,原料收集占用资金量大,秸秆收储运及颗粒加工成本较高,造成企业经营利润较低、缺乏资金,需要进一步引导发展。我市要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取得良好成果,就必须抓紧时间,立即加大秸秆能源化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使秸秆集中供热、发电及成型燃料加工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同时带动秸秆其它“四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消耗秸秆。
二、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思路
为全面治理好农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同时,将秸秆能源化利用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将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纳入“精准脱贫”工程,出台了《吉林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十三五”规划》,开展了大量工作。
结合实际,我市确定了今后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思路:以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为支撑,紧紧抓住秸秆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这五个环节,引入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基金投资和脱贫基金及银行低息贷款,通过秸秆发电、秸秆供热试点带动秸秆打包收储、秸秆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质锅炉及户用炉具设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有效带动秸秆收储、秸秆优质饲料、秸秆有机肥料、秸秆食用菌基料等生产利用快速发展。重点以市环投公司和县级新能源公司为主导重点推进实施70个村级秸秆收储加工项目,规划实施一批秸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一批乡镇秸秆集中供热项目,对城乡结合部、城市棚户区散煤取暖进行秸秆生物质供热改造。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与农民脱贫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村干部带头组建村合作社,吸收全体贫困户参加,把秸秆能源化利用作为脱贫攻坚、减少雾霾污染、美化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全市逐步形成覆盖县、乡、村完整的秸秆收储加工、产销互通的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力争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三、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一)建立覆盖全市的秸秆收储加工体系。
我市共有76个乡镇、1378个行政村。为解决秸秆收储运成本过高的问题,实现秸秆就地收储、就近加工的良性循环,我市大力推进村级秸秆收储加工项目建设,一是由环投公司和各县(市)组建新能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分别承担城区及各县(市)项目投资建设;二是成立乡镇级秸秆压块加工点,根据乡镇周边秸秆收储量和场地实际,建设合理规模压块生产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收储站点;三是由村干部牵头组建村级秸秆收储合作社,承担5公里半径范围内秸秆收储运功能,为乡镇加工点配套。市城区秸秆收储加工点覆盖要各区,至少建设6个乡镇级加工点和70个村收储点,每个外县(市)至少建设3个乡镇级加工点及50村级个收储点。同时鼓励秸秆利用企业与收储大户和乡镇共同建立布局大型秸秆收储基地,支持舒兰聚烽新能源公司、蛟河守庆新能源公司、黑牛圈奶牛养殖合作社、德鑫农业公司、蓝天新能源公司、倍源新能源公司等企业购置机械打包设备,建设秸秆收储基地,形成以机械捡拾打捆为主较为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全市秸秆收储能力达到120万吨。
(二)加快形成秸秆能源化产业龙头。
我市推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秸秆能源化利用成为发展重点。一是建成一批生物质发电、供热大项目。蛟河凯迪电厂2台30MW机组已投产运营4年,桦甸凯迪电厂2台30MW机组、磐石开发区生物质热电联产一期(2台35吨锅炉)、高新北区职教园区120万平方米生物质供热和丰满小白山30万平方米秸秆集中供热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二是支持丰满区2×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龙潭区1×20MW生物质绝氧热解热电炭多联产项目及外县(市)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列入省能源发展规划,争取年内获得批复。三是推广一批乡镇秸秆供热项目。丰满旺起镇灾后重建小区秸秆供热改造、左家镇秸秆供热改造、桦皮厂镇秸秆供热改造、舒兰文体中心秸秆供热改造、蛟河天岗开发区秸秆供热改造等一批乡镇秸秆利用项目相继投产运营,我市生物质锅炉达到70台(463蒸吨),年消耗秸秆能力22万吨。四是实施一批秸秆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建成丰焱新能源公司、舒兰天众合再生能源公司、舒兰聚烽生物质新能源公司、蛟河守庆新能源公司等15个秸秆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五是形成较为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成昌邑区黑牛圈奶牛养殖合作社、德鑫农业公司、蓝天新能源公司、倍源新能源公司秸秆收储基地12个,年收储能力65万吨。
(三)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条化发展。
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我市积极培育秸秆能源化利用市场,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拓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秸秆收储运、加工、利用一体化发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已呈现生产规模壮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联动等显著特色。蓝天新能源公司在土城子乡、桦皮厂镇建设秸秆收储基地的同时,配套建设秸秆成型燃料加工项目。丰焱新能源公司和宏日新能源公司在实施秸秆集中供热的同时,着手建立秸秆收储基地和秸秆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小白山秸秆供热试点和高新北职教园区秸秆供热项目顺利投产运营,改变了秸秆传统利用方式,催生了生物质锅炉、户用炉具、秸秆捡拾打捆、颗粒加工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市城区青龙木业公司和华凇锅炉公司生物质锅炉设备制造及绿洲环保设备公司秸秆气化炉具等设备市场销售良好,舒兰市农机产业园已聚集了瑞丰重工、禾田农机等10多户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生物质锅炉、户用炉具等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形成集群化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能源化利用产业链条发展。在省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蛟河和舒兰已纳入全省低碳能源示范县,蛟河守庆新能源公司在秸秆颗粒加工、锅炉生产制造、分布式秸秆集中供热方面已做大做强;舒兰聚烽再生能源公司年产10万吨秸秆颗粒,成为全市最大的秸秆成型燃料加工企业,我市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链条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积极发展秸秆“四化”利用项目。
1、秸秆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广以秸秆发酵、腐熟、粉碎掺混等肥料化利用,通过成熟、先进的技术运用,提高秸秆耗用量,为农民提供优质、低价、高效的有机肥料。继续扩大吉林德鑫农业公司、米田肥业公司等秸秆有机肥生产规模。
2、秸秆饲料化利用。稳步推进秸秆饲料化发展,逐步增加以秸秆为饲料的种植面积。依托现有黄牛育肥、奶牛养殖大户,培育饲料加工龙头企业,扩大吉林万成牧业公司、大军元牧业秸秆饲料生产,鼓励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引导秸秆饲料规模化发展。
3、秸秆基料化利用。紧紧抓住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扩大以食用菌栽培为重点的秸秆基料化利用工程。大力发展木耳菌、杏鲍菇等以秸秆为主要基料的食用菌生产,推进秸秆的转化和再利用。培育壮大秸秆基料化龙头企业,搞好吉林市沃亚食用菌培育等企业食用菌建设项目,提高秸秆基料化应用的比例。
4、秸秆原料化利用。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发展秸秆建材、秸秆纤维原料、秸秆化工等,带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秸秆利用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秸秆加工业,加快推进舒兰恒大稻草秸秆板材生产加工、中新食品区秸秆餐盒等项目建设。
四、采取的主要举措
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下发《吉林市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方案》,出台《吉林市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17年起,每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秸秆能源化项目给予补贴:秸秆收储站点按照收储量补贴20元/吨;秸秆打包及固化成型设备按照购置价格补贴15%;秸秆供热试点按照生物质锅炉吨位补贴5万元/蒸吨,供热面积补贴5元/平方米。
二是在船营区、昌邑区开展秸秆打包收储试点工作,对秸秆收储企业按收储量补贴30元/吨(市财政20元,区财政10元)。
三设立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基金。设立一支总额为2亿元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入等方式,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建设。
四是在松花湖及松花江两岸沿线区域开展秸秆生物质供热改造。通过对江湖景观区域的清洁能源建设,实现环保排放,美化沿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形象。
五是对城乡结合部、城市棚户区进行生物质供热改造。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有实力的生物质供热企业对吉林城乡结合部、城区棚户区8000多户及外(县)市棚户区5500多户进行生物质供热改造,改善居民采暖条件,减少散煤环境污染。
六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围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我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未开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抓紧办理规划、土地、环评、立项等手续,为项目按计划开工做好服务;对已开工项目,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落实资金及供电、供水、用工等建设条件,确保项目尽快建设投产。
(联系人:市发改委能源处韩延新 电话:0432-62048331)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