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全市“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党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克难求进,勇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重点工作全面完成,行政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局经济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企事业单位改革成效明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局上下呈现出人心思进,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㈠ 全面完成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
落实弃管小区和弃管楼管理工作是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局有关领导组织物业办的同志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25个弃管小区、425栋弃管楼按照物业管理、社区监管、业主自行管理等不同方式落实了管理责任主体,并全部纳入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监管责任网络。为方便居民水、电、暖、房屋的报修,弃管小区和弃管楼全部实行了挂牌公示,明确了各服务单位的管理维护责任。全市“25425”工程项目维修累计完成投资2400多万元。
廉租住房工作是市政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我局制定了《吉林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工作方案,建立并完善了低保家庭住房档案和廉租住房档案。通过申请、认定、公示等程序,上半年审批1105户,年底审批1738户,累计发放147万元廉租住房补贴,为6567户租住公房的低保家庭核减房费186万元。
小区整治方面,我们与吉化公司协调,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全年共整治了5个住宅小区,完成投资1.6亿元。超额完成了小区整治任务。
权属登记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改制企业产权处置和棚户区改造,解决了大量遗留问题。
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跟踪落实,必保完成”的工作方针,实行目标分解,定期通报情况,逐项督促落实,确保了全年招商引资目标的完成。在基层各单位和机关各处(室)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招商引资项目4个,引资2.35亿元,超额完成引资任务。物业办、交易中心、乡镇处和机关的房屋安全处在这项工作中超额完成了任务,给予表扬。
㈡ 行政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
从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产权产籍管理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入手,加强了行政基础性工作,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活跃和稳步发展。
加强了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把商品房市场准入关,审批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150个,预售面积83万平方米,纳入监管的预售金额11.8亿元。加大了房地产市场整顿力度,依法对无证售楼的开发单位和违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进行了查处。开通了吉林市房地产信息网,网上公布售房信息,同时开通了网上合同备案系统,初步实现了商品房预售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为规范管理商品房销售行为,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房地产综合业务管理软件升级工作顺利完成,取消了登记程序中的评估环节,将纳税程序前置,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限。新系统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以图管房,避免了重复确权、重复抵押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加强了对各业务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针对历史遗留的重复登记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清理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历时四年多的房屋档案整理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累计整理档案30万户。出台了《吉林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强化了我局的职能。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吉林房屋展示交易会,为办好这次全市重点展会,联合江城日报共同作为承办单位,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各类信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展会成交房屋145套,成交金额3500多万元,实现了服务市民购房消费和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目的。
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健康发展的局面。2007年,全市房地产交易面积366万平方米,交易额45.35亿元;房地产抵押面积241万平方米,金额55亿元;房屋租赁登记备案2695件,面积74万平方米。全市各类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㈢ 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物业管理工作稳步推进。起草了《吉林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物业管理法规体系。规范前期物业管理工作,对全市新建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制度,收缴物业质量保证金22.8万元。严格维修资金管理工作,归集维修资金7000万元,创历史新高。查处物业管理违规案件30余起,处理物业管理投诉340件。指导小区物业管理达标考评工作,有1个小区被评为省优小区。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物业管理的发展对策,选择10个小区进行了物业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扎实开展。集中全力解决吉化、吉铁等几家大企业房改售房的遗留问题,全年共审核房改售房4530户,24万平方米。为946户集资建房单位的职工办理了个人产权。对中直企业的住房补贴工作进行了指导,全年发放住房补贴121万元。
三是加强房屋安全管理,保证居民居住安全。进一步完善了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协助各县(市)区组建和完善了房屋安全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房屋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排查各类房屋安全隐患。加强主要街路与住宅小区房屋安全的巡视检查,提高了预警排险的及时性。全年共查处影响房屋安全的违法违规案件423件,住宅装饰装修违规案件2670件,公共场所房屋使用现状安全检测40件,结案率98%,安全隐患整改率100%。
㈣ 企事业改革的成果显著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改革中,我们统一部署协调,积极争取市里的支持,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一是全局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重新分配和调整。为适应事业的发展,新成立了两家事业单位机构,增加了2项职能,5家事业单位易名,2家事业单位加挂牌子,房地产监察职能纳入统一管理。通过改革,理顺了过去存在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问题,解决了个别单位内设机构设置不科学而引起的管理不顺的问题,强化了职能,适应了新形势下房地产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科学合理设岗,实现了岗位与责任相结合的目标。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确定了不同的职位层次,同时将岗位任务的多少、职责的大小与待遇相挂钩,对靠制度管人、靠岗位责任约束人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全员竞聘上岗、签定聘用合同,打破了事业单位用人上的终身制,解决了干部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同时,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在倡导逐步提高职工合理收入的前提下,鼓励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由各单位自行确定奖金分配的比例等措施,目的就是让那些在岗位上取得业绩的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激励职工多干事、创实绩。
改制后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各改制企业以行业为依托,立足企业自身,着眼市场需求,发挥行业优势,大胆尝试,努力创新,抢占市场。通过采取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各改制后的企业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站稳了脚跟。目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固定资产投入有所增加,职工队伍稳定,谋划和推进企业今后发展的信心和干劲倍增。邑兴公司、鑫营公司经济收入都突破了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