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市财政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4XR/2018-06176
分  类: 委员提案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18年05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财提字〔2018〕2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30日
索  引 号: 1122020001351334XR/2018-06176 分  类: 委员提案 ; 报告
发文机关: 吉林市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18年05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市财提字〔2018〕2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30日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蓝卓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第546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并与市农委、建委、发改委等单位沟通,现答复如下:

  一、“六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1号)以及《吉林省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吉农居〔2015〕1号)的精神和要求,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印发全市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市政办函[2015]74号),并在全市农村开展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财政根据市政府领导批示,积极加大对“六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2015年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2016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2017年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年均递增率高达73%),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购买服务。各县(市)区同步设立专项资金,保证垃圾转运、环卫保洁等各项支出费用。截止2017年底累计各级投入资金近15亿。全市95个乡镇(涉农街道)、1378个行政村,有1152个村配备了转运车或购买服务;有1275个村聘用保洁员4784人;有1361个村落实了“三包三责”(三包:包门前卫生、栽花、除草。三责:负责公共路面清扫、路肩维护、道路两边栽花除草)制度,覆盖面达到98%。共清除垃圾42.9万吨、清柴草8.9万堆、清粪堆20.7万立方米、清院落34.7万处、清沟渠2.7万公里、清死角6.3万个,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的工作目标。

  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通过BOT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垃圾整治领域。我市与深圳市龙澄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城乡一体化乡(镇)政府所在地垃圾收运项目。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采用环保深埋桶配套吊装垃圾车直收直运的技术工艺,配套743个进口环保桶、53辆吊装式垃圾收集车(配带上装式垃圾压缩箱),将所有进入收集站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压缩、转运到垃圾终端处理场。

  二、农村垃圾治理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采取的是“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治理模式。目前,以“六清”形式开展垃圾治理工作已实施多年,基本形成了垃圾收集和转运体系。每家每户配备保洁车辆或垃圾桶,每天由村民或保洁员定时将垃圾通过保洁车运送到就近的防渗漏地埋式环保桶或收集池。同时对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按规定回收并转运到指定垃圾厂统一处理,争取2018年年底前各县(市)区134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以“龙澄公司垃圾收运项目”模式为主,采用直收直运的技术工艺,利用多功能吊装车将环保桶内的垃圾卸装入车并集中压缩,最终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或由乡镇保洁队伍转运收集池内的垃圾。整个收集转运过程,垃圾实现全封闭运行,有效解决传统垃圾收运过程滋生病菌、挥发异味、抛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争取2018年年底前实现各县市区76个乡镇全覆盖,持续推进垃圾绿色收运体系建设。目前已与相关部门协调,将乡镇村的生活垃圾转运至垃圾焚烧场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吉林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依据统计年鉴粮食产量,按相应草谷比(玉米1.2、水稻0.9、大豆1.5)计算得出秸秆产生量,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480万吨(不含玉米芯、稻壳),其中:玉米秸秆370万吨,水稻秸秆95万吨,大豆等秸秆15万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围绕秸秆“五化”开展,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量2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42.7%,其中:能源化利用57万吨,占11.9%;肥料化利用63万吨,占13.1%;饲料化利用77万吨,占16%;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8万吨,占1.7%。

  2017年以来,我市推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48个,项目总投资53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44个,竣工投产23个项目,秸秆能源化利用成为发展重点。

  从2017年起,每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秸秆能源化项目给予补贴。同时设立一支总额为2亿元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入、明股实债等方式,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建设。以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为支撑,紧紧抓住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通过秸秆发电、秸秆供热试点带动秸秆打包收储、秸秆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质锅炉及户用炉具设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以市县平台公司为主导重点推进实施村级秸秆收储加工项目,把秸秆能源化利用作为脱贫攻坚、减少雾霾污染、美化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全市逐步形成覆盖县、乡、村完整的秸秆收储加工、产销互通的网络体系,力争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吉林市财政局

  2018年5月30日